今天出版的《广州日报》推出创刊65周年特刊,共4个版,第一个版为致辞《新时代新征程——庆祝广州日报创刊65周年》(全文如下),第二版和第三版为部分团队成员介绍及感言,第四个版表达了历史传承。
新时代新征程
——庆祝《广州日报》创刊65周年
本报编辑部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在此重要历史节点上,《广州日报》迎来了创刊65周年的日子。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广州日报将牢记职责使命,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激荡起谱写时代华章的强大力量。
年12月1日,以这一天为起点,毛泽东题词的“广州日报”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成为人民中路的一道独特标签,传奇从此拉开序幕。在广州日报浓墨重彩的报道里,一代代时代楷模熠熠生辉。上世纪50年代为保卫国家财产英勇献身的广州药厂工人向秀丽,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八六”海战英雄麦贤得等,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激励着人民奋勇前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南粤,广州日报人成为引领报业改革的潮人。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广州日报》最先大胆扩版、率先自办发行;作为地方媒体我们的采访团队率先走出国门,成为第一个敲开世界杯足球赛等一系列体育文化重大国际赛事大门的地方媒体;在党报系统中率先从经营、广告、采编上取得突破,开办了十几家子报子刊,于年成为中国报界第一家报业集团,为21世纪攀越高峰、续写辉煌、谱写传奇夯实了根基。
21世纪前10年,中国报业迈上了巅峰时代。报纸,这一时期的主流媒介形态,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多元性及其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将其行业规模、经济规模推上了有史以来的高峰。报纸成为改革开放大潮的参与者、记录者和瞭望人,成为重要公共信息、服务资讯以及商业活动信息的权威发布台、会展厅,成为亿万读者的生活必需品。
在这个巅峰时代,报人意气风发、报纸百舸争流。深究身边事件,放眼寰宇风云;铁肩担道义,挥笔击浊扬清;追录事实真相,奋推社会前行。报人满满的舍我其谁使命感,报纸厚厚的云帆沧海大情怀,一代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视野全球化的年轻报人,成为这个时代报业的精英。
《广州日报》是这个时代中国报业一株灿烂的红棉,高耸挺拔,花红如血。她高扬中国共产党主流媒体大旗,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从本世纪初至今,其自费订阅和自费购买量在国内报业一骑绝尘,同期广告亦居报业之首。
这个时代的广州日报团队,聚国内外、海内外精英优才,立足羊城、奔走天下,每日笔录国际、社会、民生、经济、文体、突发等重大新闻,报评其间带来的影响、价值和思考。从美国“9·11”恐怖袭击到伊拉克战场再到阿富汗战壕,从印尼大海啸到汶川大地震再到日本福岛核泄漏,从国内非典疫情暴发到巴西寨卡病毒追踪,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经济危机再到欧盟分裂、英伦脱欧,从党的历次党代会、全国历届人大与政协会议,从达沃斯、博鳌论坛到国际G7、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亚运会、奥运会到汤姆斯杯、世界杯,从奥斯卡奖到诺贝尔奖,从“广州好人”到“一带一路”上的中外建设者,哪里有重大新闻,哪里就有广州日报人的身影,广州日报人的新闻情怀大气磅礴。
这个时代的《广州日报》,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和温暖的报纸。有读者易诗经赞道:“彼采报兮,读者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她走进广州及珠三角城市群的千家万户,成了大众的“早茶点心”,成为这个时代公众的共同记忆。
《广州日报》是一份不忘初心、坚守使命、追求理想的报纸。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广州城、袭击全国——不明原因的“非典”短时间里导致多名患者、医护人员死亡。恐惧开始蔓延开来,不少人上街抢购大米食盐。眼见比疫情更猛的恐慌性抢购潮就要袭来,广州日报通宵达旦采编辟谣报道。第二天一早,头版头条为《米荒盐荒纯属无稽之谈》的《广州日报》甫一上街,即洛阳纸贵,被广州和珠三角各市抢买一空,许多大商场、粮铺盐档都贴出这份《广州日报》。当天市民情绪回稳,市场恢复平静,一场由不明真相的恐慌可能引发的次生灾难就这样被化解了。
年春运,全国各地遭遇狂风暴雪袭击,广州作为最大的春运枢纽城市,数百万旅客一时无法踏上返乡旅程,密集滞留在广州火车站、机场,一时危情高企。广州日报及时喊出“平安是对家人最深切的爱”的响亮口号,并以此为题连日作系列报道,恳请民工兄弟以平安为重,谨慎选择去留。这组报道为纾解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后在各方努力下,特别是在民警和解放军的护卫下,百万返乡滞留旅客有的得以妥善安置、疏导,有的平安踏上归途。人潮将尽时,《广州日报》刊发了记者在广州火车站拍摄的一张“四个大兵”站着“酣睡”的照片——他们是在连续十几日维持火车站秩序、临时换下来休息时,疲累到站着也能睡着。广州感恩这些最可爱的人民卫士,他们是谁?来自哪里?本报精品策划轰动全城。
年汶川大地震,广州日报回去探家的记者,从震裂的危房中抱出病母后,转身冒险投入震中紧急救援,并在大余震不断的死亡威胁下,当晚完成并发回首篇现场报道,这也是广东媒体第一篇发自现场的报道。接着,广州日报选派近百名记者奔赴地震灾区,迅速及时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的第一手新闻。白天,报纸甫一上街便被抢购一空。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广州日报还倾力倾情组织发动各界为灾区筹款,一个多月内筹得数千万元救灾资金。灾后重建时,当地人民用这笔款项建设了全国抗震级别最高的城市图书馆和大型幼儿园。
年,广州日报建立了媒界首个公开每一笔收支的慈善基金——广爱基金。几年间,已筹得现金近万元,捐款人近15万人次,已拨付超过万元,救助了一批重疾病例,直接为逾千困难家庭雪中送炭。广州日报发起主办的扶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不分户籍,一办十余年,帮助了众多困难学子得以完成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历程。
每年阳春三月,广州日报都会举办一个广受瞩目的“图书势力榜”大型公益阅读嘉年华,从读者网选、市场销量、专家评荐三个维度,甄选一批上年度出版的好书,不但在媒体上向大众推荐,而且邀请作家们在活动上举行签售和讲座,为全民阅读送上一场书香盛宴。至今年,《广州日报》“图书势力榜”活动已连续举办7届。叶永烈、莫言、贾平凹等一大批大家及其作品通过这个活动走进了广东全民阅读的春色里。
时光走到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秩序。如今的精品报纸,不再是纯粹的平面读物。打开《广州日报》,上面印着许多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