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广告 > 广东,热到怀疑人生更难熬的40天要来了

广东,热到怀疑人生更难熬的40天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0-8-14 9:41:12   点击数:
一不小心夏天就热到一发不可收拾热……真热……真的很热!除了室内有空调到处是热!热!热!更扎心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7月16日(本周四)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年的三伏天。而且,今年三伏天是加长版长达40天!小伙伴们,做好准备了吗?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为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10天。今天炎热天气持续,南沙也橙了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广州的高温天气丝毫没有缓解迹象,广州市气象局表示,未来7天广州将继续维持晴热。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这一次高温预警信号持续时间甚至有可能打破自年《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施行以来的历史纪录。高温与副热带高压强盛有关算上橙色预警,到昨天18时30分,当前生效的广州市区高温预警信号已经悬挂了超过小时。据记者了解,自年《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施行以来,广州高温预警信号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年7月20日发布的预警信号,持续时间小时。近10年,广州市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预警信号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年5月19日发布的预警信号,持续时间达到小时。

广州市气象局专家向广州日报记者解释说,近期高温与副热带高压强盛并控制广州息息相关。副热带高压是盛夏天气分析中主要的天气系统,其为暖性高气压,在其控制区域,天气晴朗少云,这种天气条件使得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同时副高盛行下沉气流,表现为静风、空气增温更加强烈。

另外,当前菲律宾群岛附近热带系统活跃,该热带系统与副热带高压共同给广州带来的下沉气流使得高温更加明显。未来几天:有雨,但热热热是的,不用怀疑,未来几天,气温仍然高虽然15日开始有些分散的雷雨冒出来,不过不过暑热依然难消,大家继续做好防暑防晒别放松呀!热浪滚滚的三伏天正如火如荼,高温预警一个接一个高挂,又到了中暑的高发季节。因此↓↓↓防暑降温要讲究,千万莫“错误解暑”很多人觉得,烈日炎炎,空调和冰冻的冷饮降温最好其实,当人运动或刚经历室外的高温后突然喝下冷饮或者马上吹冷空调,大脑会误认为人体内部的热量已经散发出去,于是“下令”停止排热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热困难,余热积蓄,更容易中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连日高温之下,中暑就诊的患者增加不少。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务必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在正午暴晒时分在户外活动,注意防晒、补充足够水分,另外,尤其要注意暴晒后过度贪凉导致解暑不成反中暑。医院副院长、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彭康教授介绍,大家平时说的中暑大多指阳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喘促气粗等。这种中暑最为常见,往往病情重而危急,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但除此之外,错误解暑同样容易中暑,这就是“阴暑”。比如在户外暴晒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淋漓下冷水淋浴、大喝冰饮,这会引致皮肤毛孔急剧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睡眠时被电扇、空调强风对吹,也可导致风寒湿侵体而引发暑感。这时,不适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发热、咽痛、流清鼻涕、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阴暑病程比较长,夏日湿热环境中活跃的病原微生物就也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防中暑要做到四点,防晒补水很重要吴广平提醒,盛夏之下预防中暑,生活中要注意四点。这四点很重要:首先,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时最好穿宽松的、透气的衣服,打遮阳伞或戴宽边帽。室内保持空气流通,现代大部分室内使用空调调节温度,但不应长时间停留在空调环境中,应在早晚气温相对凉爽的时候适当到室外活动,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当然,户外活动要尽量避开正午时段,选择阴凉处活动;外出时适当涂擦防晒剂,使用遮阳伞。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外出时可随身携带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其次,及时补充水分,适当增加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要注意补充盐和矿物质。但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尤其是环卫园林工人、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无法避免长时间户外劳作,应尽量保证每小时饮用2-4杯水,可选择运动型饮料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第三,正确使用空调。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至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第四,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这样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今年暑假有点迟,学生放学注意避暑医生还特别提醒,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延迟开学,目前仍未进入往年的暑假。很多学生在下午四时左右放学,此时热气未消,家长不可掉以轻心,接到孩子以后应避免户外逗留过久;从户外进入汽车、室内注意冷热过度;避免让孩子暴饮冷冻饮料等。三伏天养生食疗方快收好健脾养心宜用莲子麦冬彭康教授提醒,夏日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易出现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状况。高温之下,许多人一方面食欲减退,脾胃生化不足,另一方面出汗多,伤津耗气,心气不足,气血运行动力不足,易疲劳,血不养神,加上暑热扰心,易致心神不安。因此盛夏养生的要点,在外要注意防暑降温,从内则应该健脾养心,安神定志,减少消耗。盛夏健脾养心,彭康推荐日常汤水中可以两种食药材:莲子和麦冬。莲子百合麦冬汤:莲子15克,百合30克,麦冬10克,加水煎服。银耳莲子羹:莲子克、银耳15克、百合克、冰糖克,加适量水炖煮。麦冬党参五味子排骨汤:麦冬15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排骨适量,炖汤服食。清热解暑宜用金银花夏日预防中暑,食疗最常见的一味食药材便是金银花。清热解暑,彭康推荐这些茶饮汤水:银菊饮:取金银花、白菊花各10g,开水冲泡或水煮后加白糖或食盐少许饮用。银花薄荷露:取金银花30g、薄荷10g、鲜芦根60g。先将金银花、芦根加水ml,煮15分钟,再下薄荷煮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可清热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冬藤炖猪肉:金银花藤30g,猪肉g,调味品适量。将金银花藤择净,布包,猪肉洗净切块,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煮至肉熟后,加适量食盐食用,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银花梨藕汤:金银花15g,生梨g,鲜藕g,白糖适量。先将梨、藕去皮,切片备用,金银花择净,水煮取汁,纳入梨、藕煮熟后,加适量白糖,一天分2次食完。清暑益气粥:西洋参5克,麦冬、石斛、西瓜皮各10克,粳米克,冰糖适量。先将西洋参、麦冬、石斛用布包好,加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毫升左右,西瓜皮洗净后切成细丝,再将粳米加入煮成稀粥,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清暑益气,生津止渴。芦根绿豆粥:新鲜芦根克,绿豆50克,粳米克。芦根切短,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出渣,再加入绿豆、粳米同煮,直至绿豆煮烂为止。可在粥中加适量盐或冰糖调味即可。清热养胃、消暑解渴。冬瓜扁豆粥:白扁豆20克,冬瓜(带皮)适量,粳米克。白扁豆洗净后浸泡1小时,冬瓜切片或块,与粳米同煮粥,加适量盐即可食用。健脾化湿消暑。荷叶莲藕粥:鲜荷叶1张,鲜莲藕适量,粳米克。先将荷叶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水煎汤,滤取汁毫升左右,再将莲藕洗净切成小粒,与洗净的粳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味后食用。清热解暑,和胃。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叶卡斯周洁莹通讯员宋莉萍、朱钦文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苏俊杰、陈忧子综合信息时报、

广东天气、

广州天气、中央气象台、

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贺风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gg/1095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