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天热了,天干了,天湿,都是煲汤喝汤的理由;
肝肠脾胆胃,哪儿哪儿不舒服了,都要喝汤疗愈;
吃太好了,要喝汤解腻,没吃好,要喝汤进补;
心情好了,要喝汤共勉,心情不好了,要喝汤解愁……
没有什么是人生过不去的坎,如果有,那就喝碗汤再过。
过后还得念念不忘:再喝一碗?
广东人的汤取材广博而有讲究。广博的是地负海涵无所不能的煲汤材料,讲究的是这么博大精深的食材要彼此搭配以及和天时的相应。这真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问,但广东的婆婆妈妈们都个个如扫地僧般身怀绝学。
一位看似普通的晨练阿姨曾经给我喝过一盅味道异常鲜美的汤,一问才知道居然是蝎子炖瘦肉,当时来广州不久,这个名字可把我给骇住了,一个劲地在脑袋里翻金庸的书:哪个门派可曾使用过?但味道实在鲜美,脑袋里的书一下子就被汤给糊住了,啥也想不起来了。
那阿姨还遗憾道:“要是加点蛇骨就更好味了。不过土茯苓也好,喝下去啥痘痘都不长呢。”现在时常看到明星在各个APP上卖力吆喝美容品,真是不如早年广州阿姨那一碗汤来得跌宕起伏让人印象深刻。
靓汤不仅能美容滋养,还能聚集人气。再高冷客气的群,只要有人说起煲汤,瞬间就会“激活”无数日常沉寂的账号,生在广东或身在广东的人立刻活色生香图文并茂地展示人生所遇的那一碗碗让人欲罢不能的汤。食材如何搭配,汤料如何选择,火候如何控制,用水如何适量、时间如何掌握……关键是如何和节令气候相宜,如何体现天人合一,津津有味头头是道且文化含量极高。以前听闻广东考生不愿意出省读大学,是因为外省没有老火靓汤喝,总觉得这说法是个段子吧?现在觉得不能肤浅理解这句话了。
一位妈妈在群里说女儿在外地读书时,总是说一切都挺好,某晚时忽然一句:妈,我好想喝你煲的汤。当妈的眼泪都出来了,“我恨不得马上煲了汤飞过去给她。胃安心才安啊。”后来,女儿去了国外求学,喝妈妈煲的汤的几率自然越来越少。但是,现在她反而又想开了:什么时候回来,家里都会给她煲好汤。女儿说,只有喝到妈妈煲的汤才是真回家了。
广东人是汤做的,这话真不假。
不仅在于长久以来形成的口味习惯,不仅在于对于汤的讲究和研究,更在于那碗汤里有绵长浓郁的情感,不喝又怎能体味到?贴近你的广州生活圈
主张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