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广告 > 今日立秋,小心中暑,广州接下来的天气h

今日立秋,小心中暑,广州接下来的天气h

发布时间:2021-7-13 11:04:41   点击数:

盛夏的余热未消

但万物已然悄悄开始了轮变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今天(8月7日)21时31分

我们将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

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末伏夏尽

凉风渐至

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立秋三候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

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我国多地开始刮偏北风

偏南风逐渐减少

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生

由于昼夜温差变大

地表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

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立秋后

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

感阴而鸣的寒蝉开始鸣叫

好似告诉人们酷暑将要过去了

立秋气候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

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

立秋之后仍有一“伏”

暑气仍存

天气不会马上凉爽起来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8月6日至10日

黄淮及其以南的大部地区

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天气依然很热

“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

大家仍要注意防暑

气象学上

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

降到22℃以下

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那立秋后,广州的天气又是怎样的?

雷阵雨+高温

如何应对高温?

高温直接伤害健康,按轻到重的程度可分为热疹、晒伤、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今天小编为大家搜罗了省疾控中心推荐的正确处理方法。

热疹

天气炎热潮湿,因大量出汗,引起人体皮肤受刺激而生热疹,常在脖子、上胸部、腹股沟、肘折处,出现红色的丘疹或小水疱群。

处理:这种皮疹在肌肤凉爽后不久可自行消失,医院接受专业的救助。使用痱子粉可以让患者感觉好一些。

晒伤

在暴晒阳光后,人体皮肤温度异常升高、皮肤变红,可伴有疼痛感。

处理:对晒伤的部位进行冷敷,可涂抹保湿乳液,不要使用质地过于浓稠的护肤品。如果晒伤患者未满1周岁或出现发热、水疱、严重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

热射病

这是最严重的高温直接伤害,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10分钟~15分钟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意识模糊。

处理:如果出现前述任何迹象,说明情况足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努力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应拨打急救电话以尽快获得专业的医疗救助。

专家支招:

九大措施防止中暑

●多喝水。如需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ml~ml)。

●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高温天大量排出汗液者,要多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

●注意饮食及休息。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证睡眠。

●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仁丹、风油精等。

●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分。

●室内避暑适度降温。可通过空调、风扇降温,但当室内温度高于35℃时,风扇就没有降温作用,应考虑使用空调。

●户外活动应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注意观察身边亲友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孤寡老年人群等。

立秋民俗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助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喝秋水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晒秋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养生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来了。虽然有“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谚语,但俗语说“热在三伏”,此时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有“秋老虎”之称。

这个节气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养生小提醒?贴心的小编都为你们准备好了!

立秋进补四字原则要记牢

中医认为“秋主收”,《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由此可见,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

酸味能收敛补肺,辛味会发散泻肺,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

此时因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有约君建议大家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赤小豆、扁豆、薏米、绿豆、豆腐、芦笋、苦瓜、冬瓜等,以消暑敛汗、健脾开胃。

除此之外,粉丝们还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中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立秋养肺正当时,三个锦囊请收好

立秋,燥邪当令,易伤肺。此时,养肺正当时,应该怎么做,有约君给大家总结了三个保健锦囊——

01

饮食养肺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古代医书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是说如果没有适当保暖、避风寒,或者经常吃喝冰冷食物饮料,则容易损伤肺部机能而出现疾病。

医院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邓聪建议,可适当选食秋梨、甘蔗、荸荠、芝麻、粳米、蜂蜜、柿子、银耳等食材,但要结合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梨肉是秋季宝物,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02

药补润肺

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邓聪建议可适当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药材,如玉竹、沙参、西洋参、石斛、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大有帮助。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要有所选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不能滥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儿童及老年患者来说,秋季忌滥用补药。

立秋之后,中医提倡最好每天早晨喝粥以衡健旺的阳气,贴心的有约君也为大家搜罗了3款养肺药粥——

①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②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适用于肺热,口干咳嗽者。

③黄芪山药粥(补肺气):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03

运动养肺

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应适当加强室外活动,有约君建议大家根据自身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过量,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运动有利于增加人体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有助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对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大有裨益。

来源:大洋网(gz_dayoo)、广州日报、搜狐健康、健康有约(gzrbjkgj)、

广州天气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

星标广报君

想第一时间找到广报君了解最新资讯?

办法很简单,

先找到广报君,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推荐阅读

母亲下班后在车上闻到怪味,才惊觉3个月大的儿子已被……

痛心!妈妈发个朋友圈双胞胎姐妹就不见了,再见时已……

广州小学生“暴风式”脚速赢得世界杯!网友:“绳在哪儿,看不见!”

17岁网红少年服下剧毒自杀…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26岁小伙猝死篮球场!急救现场视频刷屏!太可惜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gg/1262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