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张志安的讲座录音整理,凝结着新闻班几位伙伴的汗水,不外传哦。
张志安简介:浙江湖州安吉人,传播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秘书长。
媒介融合及传媒数字化转型(上)
传统媒体对老百姓的影响下降,官方舆论场在重大事件中缺乏舆论引导的能力,现在整个中国大陆的舆论场过多的由微博主导,以微博主导有什么缺点呢,各位,这是以事件主导而不是话题主导,如果我们去看香港,比如说我们看西方报道世博会,好的舆论是一定要围绕话题展开,这个社会应该有持久的话题,在香港表示投票的问题选举的问题是持久的话题,在美国,枪支该不该禁的问题,还有隐私法案的问题,国家安全,还有类似像国际关系,这些话题会持续讨论,还包括堕胎议题,这些社会话题持续讨论比较有利形成理性的舆论,在中国大陆最困难的是什么呢,没有一个持久的话题,都是以事件主导。
今天这个官员出来,大家要把他搞倒,明天哪地方出现了贪官,大家要把他搞倒,后天呢,征地拆迁了。所以拆迁是怎么解决,这一个个事件是单个事件主导的。中国式舆论跟西方舆论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是事件主导舆论,西方是话题主导。事件主导舆论最不有利于公民形成理性的判断和持久的对话,因为以事件主导就是解决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就事论事的解决。而话题主导就不一样了,围绕话题持续对话,社会的舆论理性不理性非常重要,就是你要看到这两种舆论结构的差别。所以我们现在这种舆论场气总体特别容易呈现那种所谓集体极化的这种效应,那么这种群体极化直接表现是什么呢,非常情绪化的,而且是仇官仇富的,而且是指向权利的,指向权利滥用的,而且这个指向会很极端,在官民对抗当中,民粹主义是特别明显,然后就不问事实,所以微博上的整个传播基本是首十效应,前十个人对这个微博事件的解读决定了后面几百个人,成千上万个人的解读,所以大家缺乏把事件完全了解清楚后进行理性的对话,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大陆的老百姓如果要在网上动员舆论的话,最佳的手段绝对不是事实动员,就是你别跟我讲你遭受了多少苦,给我来个,字的文章,大部分是没有耐心看的,所以老百姓用的动员策略最典型的是情感动员,那么情感动员最典型的就三种方式,一种是愤怒,比如我们针对红十字的呸呸呸,红十字会的微博出来以后,大家因为不相信红十字会的微博,当天晚上就20万个呸呸呸,,没人相信你说的话,就是呸呸呸,这种愤怒。第二个就是悲情,比如、、、、老婆,她把她儿子画的画晒到网上,他就不再去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