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快消品是靠广告轰炸出来的,一点不假。据统计,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上半年广告支出合计金额77.72亿元,是净利润总额的1.65倍,日均支出金额为万元。有网友在股吧里评论称,中国乳企的业绩不是干出来的,是“吹”出来的,“哥喝的不是奶,是广告。”
有观察人士对此分析称,对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乳企来说,高频度广告轰炸已经成为常态。这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吞噬了企业收入,透支了产品销量。有公司更是为了降低成本,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建设,其中光明乳业频繁曝出质量问题就是个鲜活例子。
今年5月,光明乳业曾连续三次被食药监点名。
5月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近期总局组织抽检了批次乳制品,不合格样品只有1批次,即陕西永辉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南关正街分公司销售的标称光明乳业(泾阳)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味风味酸牛奶,大肠菌群5次检测结果分别为43CFU/g、32CFU/g、13CFU/g、3CFU/g、<1CFU/g,不符合标准规定的5次检测结果均小于5CFU/g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均小于1CFU/g的要求。
5月16日,湖北省食药监局通报,5月5日,湖北省局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组织专人对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复原乳标签标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企业生产的7种规格复原乳中,克红枣发酵乳复原乳标注不醒目,已要求企业整改。
5月24日,陕西省食药监局公告称,5月18日—19日,陕西省局对光明乳业(泾阳)有限公司进行飞行检查,检查发现,光明乳业泾阳公司主要在保持生产许可条件、生产记录、库房管理、检验检测、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15项问题,检查组向该公司下达了整改意见书,要求市、县局监督企业抓紧整改。
光明乳业在归纳公司经营模式的时候提到,“公司工厂遍布全国主要省市。在管理上,实施“千分工厂”审核标准,对乳品生产厂的质量系统、工厂环境、产品控制、工艺控制、员工管理五个版块进行考核评价管理。精确掌握全国各地工厂的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时时把握产品的安全性。”
管理制度设计得很好,但为何旗下公司在飞行检查中发现15项问题,被要求整改?试问,光明乳业巨额广告费都花哪去了,不仅没有换来营收高增长,还频繁被食药监点名,上黑榜,郭本恒任期内可不是这样的情况啊!(中国网财经,刘小菲,食悟整理)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北京那所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