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广告 > 新闻大餐是如何出炉的小记者零距离接

新闻大餐是如何出炉的小记者零距离接

发布时间:2017-4-25 12:03:29   点击数:

你每天能看到的书本、报纸,知道它们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吗?报纸是在晚上几个小时内就全部完成了印刷,每天早上按时发到读者的手中,这种高效率,是如何达到的……这个周末,小记者们一饱眼福了。

10月29日,信息时报小记者训练营秋季班进行了第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课,优能训练营全体学员及家长参观了广州日报印务中心,与报纸印刷近距离接触,了解报纸起源,了解现代印刷技术,了解每天市民享用的“新闻大餐”是如何“出炉”的。当天现场,还来了一场现场即兴提问的采访活动。不少小记者都表示,参观完印务中心后,现代技术让他们很震撼,收获满满。

智能技术让小记者们震撼

10月29日下午,小记者班一行来到位于白云区增槎路的广州日报印务中心。据了解,广州日报印务中心拥有目前全亚洲规模最大、世界最先进、印刷能力最强的印刷生产线,它既是一座现代工业建筑,也是一座展览馆式的公共建筑。

在参观活动中,小记者们饶有兴致地聆听工作人员介绍。走进印刷车间时,先进的印刷控制平台、庞大的轮转印刷机以及高架在头顶、钢铁巨龙般的报纸传送带,让参观的小记者们感到震撼。车间里厚厚的印刷卷纸、自动化传送带、脚底下的智能运送机,都引起了小记者们的好奇心,不少小记者在现场图文并茂的进行记录。

现场提问紧扣热点话题

参观完后,主办方安排了别开生面的“答记者问”环节,由印务中心工作人员一一为小记者们答疑解惑,现场有10多个小记者争先恐后提问。在提问环节,小记者们表现出观察细致、提问紧扣热点等特点。

小记者刘泳君生活中就爱思考,她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通过手机、电脑来了解新闻,感觉到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她担心将来印务中心是否会变成历史。

面对小记者的提问,广州日报印务中心的老师表示,印刷量近年来确实有所减少,但是报纸一定不会消失,只不过变换了一些表现形式,例如,通过网站、通过手机了解的新闻,也仍然是报纸的内容,而书本纸质的阅读也并非电子产品能替代的。

摄影课程吸引路人也想报名

昨天,小记者摄影班还进行了实践课程。昨天的课程是相机的基本操作,让同学们体验不同的光圈、快门和焦距带来不同的拍摄效果。

理论讲解完成后,小记者们在海珠区赤岗片区的大使馆区域进行实践,按照老师的要求,对比了不同参数值来拍摄、不同模式拍摄出不同画面的效果。

小记者拍摄过程中,还吸引了一个开车路过的“大叔”的注意力。他将车停靠路边问是否在进行摄影教学,并表示他本人很想加入摄影课程的学习。

小记者作品节选(作品均略有修改)

小记者们的广州日报印务中心之旅

信息时报讯(小记者刘泳君)10月29日,信息时报小记者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广州日报印务中心是目前全亚洲规模最大、世界最先进、印刷能力最强的印刷中心。当天下午,小记者们来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古今的印刷文化博物馆。当看到现代化的印刷控制平台和庞大伦钻印刷机及高架在头顶的长长报纸传送带时,大家都惊叹不已。

接着小记者们体验了真正的“新闻发布会”,小记者们高举小手,争着提问。“现在人们都通过手机、电脑来了解新闻,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到最后印务中心会不会变成历史呢?”面对小记者的提问,广州日报印务中心的老师表示,印刷量近年来确实有所减少,但是报纸一定不会消失,内容也一定不会消失,只不过换了一些表现形式,例如,通过网站、通过手机了解的新闻,也仍然是报纸的内容。

(刘泳君: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三年(3)班)

“神奇”的报纸印刷

信息时报讯(小记者张峻瑛)10月29日下午,信息时报小记者优能训练营的小记者们和家长一起走进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在二楼的大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中国印刷文明演变图”,在周围的墙上分别是放大了数百倍的古、近代印刷模板和现代使用的电子模板,反映了从古代至今国内印刷业的发展历程。

在印务中心的外围区域,小记者们参观了融汇古今的印刷文化的博物馆。此外,小记者们还看到了早期印刷广州日报的印刷板。当时的《广州日报》四开大小、两个版面,广告很少,版面是黑白的,不过,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广州日报》不仅版面广,还是彩色的,每天的销量也很高。

随后,小记者们来到印刷车间,依次参观了世界最先进的印刷生产线及其辅助生产设备。据了解,一卷新闻纸重达1吨多,可以印刷2.5万份报纸,并且运输全是全自动输送处理。

(张峻瑛: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5年级6班)

充斥着书卷气的广州日报印务中心

信息时报讯(小记者陈葆嘉)10月29日,信息时报小记者团从珠江新城出发前往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参观。首先,小记者一行人先来到印务中心外参观。气势磅礴的大门让人肃然起敬,门上的古文字更显底蕴深厚。进入中庭大堂,可以看到陈列整齐的印刷文化博物馆,馆内详尽地介绍了报纸的发源及生产过程,并摆放了不同时期的印刷工具。

来到二楼参观大型的印刷机器,一股浓浓的油墨味和冷空气就扑面而来。在现代化印刷室内,洁白的纸卷,锃亮的印板,让小记者们惊叹印刷技术的前卫。在传输带旁,头顶盘旋的“龙骨”,像旋转楼梯一般的传输带,一排排整齐的机器,向大家展示工厂规模之庞大。

不少小记者都表示,虽然因为不是在晚上而看不到印刷报纸而略微有些遗憾,但是可以看到印刷中心的内景也称得上满载而归了。

(陈葆嘉: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二4班)

参观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太震撼了!

信息时报讯(小记者李博鑫)10月29日下午,我参观了广州日报印务中心,感觉太震撼了!

我看到6台大型印刷机,它们都很高,最大的一个有四层楼高。它们配有长长的运输带,报纸印出来后,就用运输带送到旋转轮,然后就会运上车分发到报摊。我还看到一个铁板,现场的老师讲解说,它是打版的钢版,也是印报纸的底版。现场有分发报纸的地方,还有折叠报纸的地方,还会自动检测出废报纸,废报纸会回收再用。而卷纸的一个圆纸滚就有1.23吨重。

印刷车间很凉快,把我的耳朵都给冻凉了。印刷叔叔都戴着口罩和防护耳具,他们都是晚上12点上班,早上5点下班。他们很辛苦。

(李博鑫:晓港湾小学一年级四班)

一次大开眼界的参观

信息时报讯(小记者王巍)朋友,你每天都看报纸吗,可是你知道报纸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

10月29日下午,我们信息时报小记者来到位于增槎路的广州日报印刷中心参观,终于揭开了这个谜。

这是一个全亚洲规模最大、世界最先进、印刷能力最强的印刷生产线,印刷高峰时期日产量超过百万份报纸的印刷中心。我们来到印刷车间,只看见一排排的印刷机高高的耸立着。现在不是开机时间,但可以想象晚上一旦开起机来,机声轰鸣,机轮飞转,一叠叠报纸从传送带上送来,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带领我们参观的师傅说:“记者们写的稿在编辑好后,制成版,半夜传到印刷中心来,我们立即开机印刷。几个钟头后,一百多万份的报纸就印出来了。”清晨,一份份带着墨香的报纸就送到读者手里了。

参观这个印刷中心,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王巍: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五年级5班)

特别鸣谢:本期小记者活动的指定保险合作机构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为本次实践活动提供的保险支持!

信息时报记者黄艳

信息时报摄影记者郭柯堂

编辑:Raven









































治白癜风南宁哪家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gg/676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