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广告 > 广州日报丨谢恩里地名的由来

广州日报丨谢恩里地名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7-7-3 11:21:37   点击数:

“迨耿、尚之南征,成桂、粤之奇祸:五羊城外,十八甫寸草不留;六脉渠中,四万众残生莫保……”这是年天地会广州起义军《讨满檄文》中的一段话,说的是年尚可喜率军攻破广州后,清军大开杀戒,屠城七日,数万人为之丧生的惨剧,史家称之为“庚寅之劫”,解放南路附近谢恩里的名称由来,就与这一场劫难有关。

平南王尚可喜画像

年─,字元吉,号震阳

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

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

据《广州城坊志》记载,年初,平南王尚可喜率军南下,准备攻打广州。清军在北城外扎下大营,连绵十里,兵力雄厚。当时南明小朝廷驻守广州的巡抚杜永和下令死守,东、西、北三面城门紧闭,南门连通海运,以接济粮草。杜永和严令男女老幼不得出城。城外清军的炮声隆隆,城内民生困苦,将士夜不解甲,双方对峙了8个月,尚可喜也没找到攻城良策。

可惜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而且起因极端无厘头。农历十月初十是南明永历皇帝的生日,文武官员在五层楼饮宴庆贺,杜永和一时失言,将守护西门外城的主将范承恩讥为“草包”,范承恩恼羞成怒,宴席一散,即献出外城,归降清军,同时帮助清军占据内外城之间的炮台,清军进而连连发炮,猛攻内城。农历十月十二,广州城陷,尚可喜痛恨广州久攻不破,纵容手下大开杀戒,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血腥的报复。

谢恩里区位图

按《广州城坊志》的记载,清军进城当夜,约有数千百姓避入六脉渠中逃命,不料天降大雨,洪水暴发,逃难者悉数溺毙,第二天渠上浮尸累累。清军随后连杀七天,无数百姓做了刀下鬼,有目击者留下一首诗:“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

七日之后,尚可喜命令清军封刀。造了这么多孽之后,这群虎狼之师犹不满足,他们下令城内幸免于难的男女老幼,在谢恩里一带齐齐跪下,谢其不杀之恩。这便是“谢恩里”地名之由来了。掩卷沉思,想想南明小朝廷也未必给了老百姓多少好处,但它覆灭之时,却要无数平民百姓为其陪葬。真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荷兰使臣绘画的广州清军将领

推荐:

名将雅步兰,一箭射死“恶魔”张献忠

年,晚明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

九部之战——建州女真崛起的转折点

东北利亚

赞赏

长按







































拉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gg/746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