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今年的7月12日,是头伏的第一天,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今年三伏天“超长待机”40天
今天起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这次三伏一开始,我国就遭遇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比如吐鲁番就出现了49℃高温,打破最高气温极值纪录。气象部门预计,明日全国高温面积可达万平方公里,将覆盖21个省(区、市)。更讨厌的是今年三伏是“大号”的三伏,时间长达40天,后面的日子里,还有我们热的。
13日至17日最“煎熬”
今年入伏后的天气可谓相当“应景”。气象部门认为,未来十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高温天气。
其中,13日至17日为高温天气最强时段。其间,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将持续出现35~38℃的高温天气,局部可达40℃左右。江淮、江南大部、华南东部也将出现4~6天的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其中江南东部高温可持续7~9天。
可能有台风来解暑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说,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北方的高温以晴热为主,而南方的高温以闷热为主。
其中,南方的高温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会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
对广东来说,未来一个月晴雨相间。在广东部分地区,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16~18日和7月30日~8月2日前后,高温则易出现在7月下旬后期和8月上旬中期。另外,7月中旬和7月底到8月初海上热带系统活跃,可能有台风靠近广东,甚至有可能登陆。
三伏为何有“大小”之分?
三伏天的时间不固定是由其计算方法决定的。农历上,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叫初伏,第4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叫末伏。每年的三个庚日并不对应固定的公历日期。由于每年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三伏起止时间不同。而庚日是10天出现一次,所以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
中国天气网统计发现,至年,40天的“大号”三伏出现了17次,占近70%。而从到年,三伏都会是40天的“超长待机”。(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三伏”为何这么热?
“热在三伏”,尤其在城市中,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
三伏天又闷又热是由于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来了!别做这7件事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另一方面,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据医院急诊室大夫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以大家要额外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1、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2、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挺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宜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具体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不要对着空调吹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7、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伏天要做的事情
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对付这些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非常适合。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专家建议,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来源:广州日报人民日报健康圈
央视新闻家居创意,装饰生活,品味人生。我们与您共同分享家的温馨、优美和安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