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7日,由广州市社科院与广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特征”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上海社科院、广州社科院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形态、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讨,也对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特征”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专家建言
社会发展应从数量导向转为质量导向
陈光金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这个过程中,社会发展同样面临一个怎么把质量提升上去的问题。
陈光金介绍,社会质量包含四个要素或维度/指标: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这四个基本条件结合到一起决定着社会关系朝社会质量方向发展的机会。
与质量导向的发展对应的是数量导向的发展。质量导向的发展与数量导向的发展有什么不同呢?
陈光金举例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同步增长,在质量导向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先考虑要干什么,然后再根据要干的事情来考虑需要多少收入,而不是先把收入弄来再说,至于我们要干什么都不清楚,然后再考虑定多少支出,这两种发展导向有很大不同。同时,质量导向的发展还包括重视经济效率和社会平等,包括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保护机制平衡发展,还需要我们在环境方面有一些改进等。
陈光金提出,新常态下,特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的问题特别重要,需要首要考虑的就是社会发展质量,或者是社会治理质量,总的来讲,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创造需要文化支撑
谢地坤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任何一个城市建设都不能忽视文化这个重要因素。”谢地坤指出,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在思考城市发展的时候绝对不能搞同一化。“假如若干年以后,我们再次来到广州,发现这个城市与香港、上海是一样的时候,谁也分不清楚到底在哪个城市的时候,这是今天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悲哀。”他认为,当代城市规划,一定不能忽视文化建设,因为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创新科技正在改变全球城市网络
倪鹏飞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过去我们讲全球顶级城市,都会提到像纽约、伦敦、东京等综合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生产服务业中心,但是我最近越来越发现,全球科技中心,特别是苹果、微软、谷歌等智能企业聚集的城市对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倪鹏飞认为,创新科技正在改变全球城市网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创新科技会导致全球网络重新洗牌。一项研究表明,自公元前年以来,全球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一直在不停地变化、重新排序,这就是科技创新打造的。
第二,创新科技改变全球网络体系的形状,特别是信息技术会改变全球城市的时空概念。
第三,创新科技在改变全球的网络结构。信息技术、智能科技会使得联系更加直接,更加普遍,不再经过几个途径,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直接和纽约进行联系。
第四,创新科技和智能科技在改变全球的动力。过去我们说金融在支撑全球城市体系,现在是科技中心、创新中心和金融一起来支撑全球城市体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城市特别是像广州这样的全球二级城市,存在很多机会。广州提出建设三个枢纽,我认为非常好。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科技网络,积极利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不用投入很多就能参与到这个平台上去,对广州城市发展很有意义。
北部机场地区是广州发展的战略空间
张国华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
“一个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与该城市的机场在世界航空网络的位置高度正相关。”张国华指出,大型机场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性作用。他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指出一个城市的CBD位于大型机场与传统市中心之间,是效率最高的。据此而论,他认为,目前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重大交通设施布局间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珠三角主要城镇和产业均集中在广州市以南,沿珠江东岸发展带向南扩展,重点发展方向是向南部南沙地区扩展,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北部,与广州整体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互动支持协调困难。
张国华提出,整个广州一北一南如何统筹是值得进行战略考虑的。他认为,从城市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与产业的关系来看,港口、高速公路是与制造业相关的,而今天城市的创新是应该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服务业应该靠机场、城轨、高铁。因此,张国华认为,北部机场地区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需要引起重视。
向全世界展现广州自己的城市品牌
吴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吴旭从战略传播的角度,对广州如何构建世界级的都市品牌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一个城市如同产品一样,也存在品牌构建、品牌推广和品牌营销。“现在广州把自身定位为枢纽型网络城市,我们必须思考的是,这是目前的定位还是未来的定位?这个定位目标受众群在哪里?”吴旭认为,如果目标受众群是国内受众,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品牌形象的确很鲜明,基本上中国人都知道。但是,如果这个形象定位的目标受众群是全球受众,广州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国际品牌形象。
吴旭认为,世界级的品牌都市,应该具备三大因素:一是世界级的景观或产品,二是世界级的人物,三是世界级的活动。
展望广州未来,他认为,不妨大胆设想,申报年奥运会、年或者年世界杯足球赛,这些都是广州构建世界城市品牌的好机会。“恒大足球在广州非常成功,中国从来没有举办过世界杯足球赛,如果举办的话一定要在广州,一定要有这种魄力。”
广州有自己的城市品牌,但这个品牌现在不够明显,不够出彩,不够绚丽,不够国际化。构建世界都市的品牌,不仅是概念性的延伸,也是整个广州人民重新搜寻自己真正的精髓并进行推广,向全世界展现广州的风采。
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六大战略支点
张跃国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
广州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有六大战略支点:
一是国际航运枢纽。立足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开发建设,升级改造黄埔临港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海洋经济,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大平台。
二是国际航空枢纽。依托空港经济区、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高空港服务能力,加快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依托航空运输的航空产业及临空经济,努力建成广州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
三是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依托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天河智慧城等创新平台,汇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和元素,强化提升广州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配置功能、全球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功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引领功能,建设高水平大学,打造国际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和国际新兴产业基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
四是国际文化枢纽。围绕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利用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契机,增强广州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配置力、文化作品创造力、文化产品贸易力、文化消费引领力和文化传播力,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国际亲和力的文化枢纽。
五是国际信息枢纽。广州不仅要成为信息设施的枢纽,还要力争成为国际信息服务的枢纽、国际咨询服务的枢纽、互联网经济的枢纽以及国际化的媒体中心。
六是国际交往枢纽。利用明年举办《财富》论坛的契机,成立专门促进机构,加大资源投入,构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交往枢纽。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谭敏、何道岚、梁超仪
通讯员:伍庆
图:庄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