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长江日报创刊70周年前夕,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整体搬入位于武汉市民之家旁边的长江传媒大厦。
5月13日,周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的各项业务和工作,都要在新大楼里开展了。
年11月5日,长江传媒大厦奠基。
作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新大楼,长江传媒大厦的造型,外界一直津津乐道,有人通俗的称之为“火箭楼”。
实际上,新大楼建筑外形,以抽象的“笔尖”,寓意媒体“秉笔直书”的社会责任。
另一个说法是:造型表达出一种向上、腾飞的建筑语言,寓意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豪迈追求。
这次乔迁,是长江日报社70年历史上的第三个新址。也是时隔25年,长江日报再次搬家;风华正茂的长江报人,要在“火箭楼”里开启新征程!
年5月23日,作为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在汉口泰宁街2号创刊。
早年,长江日报同时兼湖北省委机关报、武汉市委机关报。
从到年的45年里,长江日报社一直在汉口洞庭街2号办公。
长江日报创刊初期,曾同时兼作湖北省委机关报、武汉市委机关报。
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曾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多年。湖北日报是后来才从汉口整体搬到武昌的。
年,长江日报创刊45周年之际,长江日报社迁入位于汉口天门墩的23层的长江日报社新大楼——从此,长江报人结束了“几十年来靠租房办公、拥挤不堪的历史”。
年,长江日报路的出现,为中国新闻史和地名史增加了一个新亮点。
不过,这个地名,还是费了点周折的。
申请长江日报作路名,有关部门说,需要十万元,后来打个折,实际收了5万元。
25年后,随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整体迁入位于金桥大道的长江传媒大厦,长江日报路上无长江日报。
去年,针对“长江日报路上将无长江日报”发了条朋友圈,大家的反应真是令人佩服:
江大路上无江大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
菱角湖里没有菱角
老婆饼里无老婆
汉口学院不在汉口
螃蟹岬里无螃蟹
长江网无长江
三眼桥里没有桥
绿豆桥里没有豆也没有桥
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
……
站在长江日报创刊70年的起点上,风华正茂的长江报人,不忘初心,围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正在奋力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