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简介 > 广州日报报道ldquo海水稻

广州日报报道ldquo海水稻

发布时间:2020-12-7 15:46:54   点击数:

  据悉,至年,中农海稻公司已在我国12省33个种植基地完成了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试种及区域试验,同时进行了广泛的测产,试验品种(品系)亩产可稳定在-公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现场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人才、“碱稻中心”副主任杨记磙,他表示海水稻的种植既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可解决我国生态修复问题。

杨记磙教授

  日前,“同心同梦·共建粮基——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共建行动启动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多位科学家与企业家携手共同启动“海水稻生态粮仓共建行动”,宣布将携手各界精英,实施“亿千百万”计划——力争在十年内,修复改造1亿亩盐碱和滩涂地,建设10个万亩国家级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国家新增耕地万亩,带动万农户脱贫和就业,每年为国家增收亿斤优质海水稻米。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海水稻项目已获系列成果

  据悉,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等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充分研讨和调研,年推出了《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项目》,年在新疆喀什国家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项目备案,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按照《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项目》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完成了20多个海水稻(盐碱稻、功能稻)系列新品种(品系)的选育和区域试验;完成了我国12个重点盐碱地分布省区33个点的适应性试验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研发了海水稻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取得一系列试验成果;在重点产区建立了3万亩自有生产基地和20多万亩共建基地;建立了海水稻标准化仓储、加工和物流管理体系;国内外首次研究并发布了3项海水稻弱碱米等功能稻米系列产品标准,推出了新疆“帕乡水鸟”、黑龙江“松花江”、辽宁“红海滩”、山东“渤海湾”等系列海水稻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市场区域,进行了海水稻产品线上线下市场销售中试;海水稻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

海水稻米制成的各种食物。

  打造“粮食安全备胎”重点工程项目

  “亿千百万计划”将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年内,进行海水稻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推广。具体包括修复改造1亿亩盐碱地和滩涂地(盐碱荒地和次生盐碱耕地);为国家新增耕地万亩;每年为国家增收亿斤优质海水稻米,新增1.5亿吨优质稻草(相当于新增三个湖北省的水稻面积和产量);建立10个万亩国家级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未来数字农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家样板;带动万农户脱贫和就业。十年内,打造成为千亿级国家生态粮仓项目,成为万亿级盐碱滩涂土地改良和生态修复项目,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和数字农业标杆项目,成为国家级“粮食安全备胎”重点工程项目。

  -年启动计划将包括在海水稻产业优势发展区,先期打造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核心示范基地万亩。充分利用深圳对口援疆喀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沿黄河流域生态产业带建设及海南自贸区建设等的先发优势和政策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示范基地条件,包括在新疆布局建设10万亩国家生态粮仓核心示范基地,渤海湾区域10万亩,沿黄河盐碱区10万亩,粤港澳大湾区5万亩。

  深圳是海水稻制造基地

  大会开始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人才、“碱稻中心”副主任、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记磙教授接受了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他表示,海水稻,是耐盐碱稻的一种通俗称呼,这几年在国际上比较热门,在科技界也是很热门的方向。据初步测算,我国盐碱地总面积高达15亿亩,其中5亿亩为可利用荒地,这将成为缓解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潜在资源。

  杨记磙说,海水稻主要是可以在盐碱地和滩涂地生长,在高盐碱地生长的同时能修复生态,既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可解决我国生态修复问题,还能在因盐碱生态致贫区(如新疆喀什、内蒙古部分地区等)发挥扶贫脱贫的重要作用,“如这几年在深圳对口扶贫的新疆喀什等地的试种效果非常好。”

  “中农海稻的项目目前在国内技术比较领先,产业化程度比较高,且项目公司落户在深圳,深圳成为了真正的‘海水稻,深圳造’,深圳成为了海水稻的制造基地。”杨记磙说,中农海稻将通过海水稻的产业化,加快海水稻在全国的推广应用。这个过程,技术资本的力量,产业要素的介入等,这将对海水稻的发展非常有利。这也是此次大会推出“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共建行动”的重要原因。

  据杨记磙介绍,中农海稻项目名称为“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是围绕海水稻的生产、推广和应用,构建国家生态粮仓,这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提供力所能及的项目安排。

海水稻米制成的各种食物。

  汕尾、湛江、江门已试种逾千亩

  对于海水稻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种植的计划,杨记磙教授介绍道,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有很多的盐碱滩地,已利用了一部分,通过海水稻在提供安全粮食的同时,对近海生态进行修复。去年,中农海稻已经在汕尾、湛江、江门进行了种植实验。计划在-年,在全国范围内先期打造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核心示范基地万亩,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5万亩。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一部分是在盐碱地种植;一部分是在沿滨海区域因台风等影响形成的次生盐碱地(土地盐渍化),一般水稻难以生长的地区种植海水稻;还有一部分是次生盐碱地,海水稻对此也可修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jj/1170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