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年03月30日03:02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贪腐是不归路,外逃也是不归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贪饱就跑,一跑就了”再也行不通,哪怕跑到天涯海角,也难逃惩处
日前,反腐败囯际追逃追赃的“天网行动”初战告捷。28日下午,潜逃老挝的天津市国税局直属分局原局长庞顺喜、天津港保税区瀚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安慧民被押解回国。这一消息引起广泛 “颤抖吧,外逃贪官!”不久前,“天网行动”甫一公布,有网友如此感慨。在老挝执法机关积极配合下,经过多日摸排侦查和控制挤压,利剑出鞘的“天网行动”迫使庞、安二人向我驻老挝使馆投案。按照既定部署,相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捕一批腐败分子,清理一批违规证照,打击一批地下钱庄,追缴一批涉案资产,劝返一批外逃人员”,势必织起一张法治天网,在外逃腐败分子心中投下巨石。
“整天是度日如年,生不如死”,逃往美国的辽宁省凤城市原市委书记王国强,有护照不敢用,有病不敢就医,有亲人不敢联络,“又怕中国发现我,又怕美国抓获我”,双重纠结,一言难尽。这种“惊弓鸟”心态,其实很有代表性。外逃路上担惊受怕,被捕反而成了解脱。一个基层银行的行长出逃国外后,以最底层的职业谋生,见到抓捕民警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总算来了。
贪腐是不归路,外逃也是不归路。“天网行动”释放多重信号,最重要的,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贪饱就跑,一跑就了”再也行不通,哪怕跑到天涯海角,也难逃惩处。与以往相比,“天网行动”在追逃追赃方面实现了战斗力的升级。比如,中央纪委建立了“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外逃信息管理系统”,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区市可通过此系统24小时及时报告外逃人员信息。又比如,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从达成共识到制度设计,力度空前。
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使外逃贪官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我们,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一致认识到,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必须治理的社会‘毒瘤’。”去年,APEC第二十六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国际反腐败宣言,宣言的核心部分就是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合作,各方承诺“通过引渡、司法协助、追回腐败所得等手段”消除腐败,搭建最大的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平台。
腐败是全世界的敌人。打击腐败是各国责任,合作打击是大势所趋。随着国际反腐合作深化,外逃腐败分子难逃瓮中之鳖的命运。前不久,潜逃美国的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与其前妻赵世兰被起诉,这是中国宣布开展“猎狐”行动后,美国首次起诉中国外逃贪官。相信,随着国际反腐合作的加强,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近年来,从“打虎”到“猎狐”再到撒下“天网”,反腐没有禁区、特区、盲区,谁也不能逍遥法外。对各级干部来说,利剑高悬之下,更应该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戒律,打消侥幸心理。北宋权臣蔡京卖官鬻爵、贪赃受贿,被流放到偏远的儋州,临终前慨叹: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发。清除腐败“避风港”,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更应是不可撼动的法治共识。
《人民日报》(年03月30日05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抓细抓实,才能不被“喝咖啡”李洪兴
年02月05日03:5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进一步挤压“模糊地带”,防止有意“打擦边球”,也防止无意“踩到地雷”
“年底了,有一个经营粮油公司的老朋友想请你这个商务局局长聚一聚,你该怎么办?”“你是文化馆的党支部书记,女儿大婚在即,婚礼该怎么办呢?”……日前,南京市纪委“钟山清风”官方 军队反腐不能孤立看待,而是要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放在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大棋局里,放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大方位中理解把握
一支对腐败零容忍的军队,才能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守纪律、讲规矩,筑牢思想防线,提高综合素质,自觉防腐拒变”,1月29日,在接见全军外事工作会议和武官工作会议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军队反复提出明确要求,再次释放出了反腐强军的强烈信号。
这段时间以来,从军队公布年度“打虎榜”,到彻底清除“灰色收入”,从军队子女学校移交地方或停办,到依法加强空余房地产租赁管理……军队反腐败、反“四风”的举措,引发着社会的强烈 这两年,军队作风建设清风劲吹,军车“开霸王车”“闯红灯”的少了,出入高档饭店、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的基本绝迹,很多群众反映,“军队更像军队的样子了”。反腐重拳之下,严肃查处徐才厚、谷俊山等一批军中巨贪,宣示的是正义,树立的是导向,维护的是声誉,激发的是正能量。事实证明,改作风、反腐败,让军风更正、军心更振,让军队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对一支军队而言,“败”由“腐”生,“腐”必致“败”。甲午之殇,可以复盘的教训很多,而重要的一点是,败就败在腐败深入骨髓的“抽心一烂”。今天,反腐败同样是一场输不起的生死较量,党和军队不先打败腐败这个敌人,就会先被腐败这个敌人打垮,就会让人“痛彻肺腑”。军队重拳反腐,瞄准的是打赢强军兴军征程中这场生死仗,指向的是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扫除思想、组织和作风积弊。
年是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年,也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质启动年。可以说,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军队反腐败斗争一同迈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改革与反腐,都要啃难啃的骨头、过难涉的险滩,深刻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重拳反腐,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以“打虎拍蝇”突破既有利益格局,为改革扫清障碍、铺路搭桥。如果反腐半途而废,甚至出现反弹反扑,深化改革必定止步不前、功亏一篑。从这个角度看,军队反腐败斗争不仅不能松、不能退,还要加大力度、从严从紧。
国防和军队建设历来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军队反腐不能孤立看待,而是要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放在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大棋局里,放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大方位中理解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纳入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这将极大提升军队反腐败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更有助于利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军队各项建设任务、改革举措。可以说,军队改革,本身就是大背景下的统一行动,是大棋局里的谋子布局,是大方位中的使命担当。
反腐是生死仗,改革是硬任务。对于军队而言,无论是应对今天的挑战,还是打赢明天的战争,都需要反腐与改革两柄剑一起挥,两支桨一齐划。“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就像当年古田会议完成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人民军队由此浴火重生;今天,经过反腐与改革这场大考,人民军队也必将迈向新的征程,不断开创强军兴军的新局面,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
《人民日报》(年01月30日05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敢管敢严,才能管好用好干部李章军
年12月22日03:2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相比于选人用人这一“点”,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这条“线”同样不容忽视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一年一次,总结工作、部署来年,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点在哪、如何着力,这个会可称“路线图”。会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主线,既彰显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心,也指明了管党治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这样的战略谋划和宏大布局,最重要的基石、最有力的支撑,就是广大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一个个“从严”正说明: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从严选好管好干部。
吏治清明、干部清廉,才会政治清朗。过去一些干部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这一点上,中央不惮于将很多人的私议变成公论,并旗帜鲜明地宣之于众,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一些曾经屡禁不止、多少个文件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当“裸官”“吃空饷”,档案造假、违规兼职等等,这两年都取得很好的整治成效。实践表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就能把干部管住管好。
就从严治吏而言,基础性的一项工作,是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选好人、用好人,是从严治吏的前提,也是底线。选错人、用错人,一切都无从谈起。选人用人上的问题尤其是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社会反映强烈。有省份对已查处的领导干部进行会诊分析,发现有相当比例的领导干部属于带病提拔,这严重损害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有的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有的干部身上有许多毛病,群众屡屡反映,但当地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么不知道,要么是假装不知道,这严重消解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种种怪象,都对选人用人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要求。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增加“动议”一章,“细化谁来提名”“设定怎么提名”“落实提名责任”;考察考核干部,树立双向思维,变考察优点为既察优点、又查问题、还评估用了之后会有什么不良反映;改变“不考察不去了解干部、不提拔不与干部谈话、不调整很少与干部接触”的现象,提高“体检”质量……这回应了公众的呼声,直面存在的弊病,直指问题的要害。
把好选人用人是第一关,但绝不是最后一关。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可见,把好选人用人关,不是选出好干部就撒手不管了,不能重使用轻管理甚至压根不管理。相比于选人用人这一“点”,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这条“线”同样不容忽视。
对干部的监督管理,重在经常。固然有一些领导干部是带病提拔的,但也有一些干部之所以落马,是因为后续跟进监督不到位,以至于思想上松了弦、行为上越了线。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从严监督管理,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多“扯扯袖子、提提领子”,该批评时批评,才是真正的关爱。现实中,大家高度 从严治党已经有了一个好开局,从严治吏也正处在一个新起点。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紧扣从严治吏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牛鼻子”。以此为基础,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格局。
《人民日报》(年12月22日05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别让权力成为亲情之痛陈凌
年12月12日03:5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为父母官,需要为权力坚守什么?父母为官,又该给孩子留下什么?值得每一个从政者深长思之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因受贿罪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令人感慨的是,刘铁男的儿子刘德成在案件中,有着极高的“出镜率”:97%的贿金,都是通过刘德成收受的。令人直叹“坑爹啊”!
然而刘铁男自己应该明白,人生的苦酒,从来都是自己酿造的。从在儿子小时候教育“做人要学会走捷径”,到后来的老子台前办事、儿子幕后收钱,甚至儿子坦言“他(指父亲)的官越大我的钱越多”,这样的“言传身教”,注定了父子俱腐的结局。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畸形的家庭教育,扭曲的以父为荣,如何能塑造出正常的三观?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致耽酒色而败门庭;专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致争资材而伤骨肉。“我爸是李刚”的蛮横无理,“有钱就有一切”的利令智昏,正说明了什么是“子不教,父之过”,什么是用权不当、祸及子孙。
爱子女,是为人父母的天性。然而,怎样才算爱子女?不可否认,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如父母。哪个家庭不希望后辈子弟出人头地?谁家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前途坦荡?然而,疼爱不是溺爱,宽容不是纵容,手中的重权,更不应成为亲人牟利的工具。南梁时的徐勉,曾官居吏部尚书,权重位显,却甘居贫素,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遗子孙以清白。北周时的赵轨,东面的邻居家种着桑树,桑葚熟了后,有部分落到了赵轨家,其“遣人悉拾还其主”,并和子女说,不是自己劳作所得,不该据为己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道理,徐勉赵轨,都很明白。
不少落马官员都反思过子女问题。许多人都有过艰苦的岁月,不再想让孩子受“二茬苦”。因此,那些刘铁男们一到高位,手中有了权力,就开始为子女“谋划”,笃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手下“帮一帮”,让商人“带一带”。结果,孩子仗着老子的权力,为他人办事,收受好处费,锻造了一条条利益链。最终,老子儿子双双锒铛入狱。与其说是儿子“坑爹”,不如说是爹们自己掘了个大坑,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这算是哪门子的爱子女?
亲情本不是权力对立面,但权力却是一把双刃剑。山东某县原副县长在狱中忏悔时说,永远忘不了被带出家门的那一刻,女儿惊恐的双眼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四川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郑道访受贿案发后,母亲被活活气死,岳母服安眠药自杀。谁会希望自己的家人因贪污受贿而身陷囹圄?又有谁能够承受因滥权贪腐造成的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正如有网友言,薪水如泉水,虽然不多,却可终生受用;外财如洪水,水势虽大,却会带来灭顶之灾。
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别让权力成为亲情之殇,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把握好自己。开国元勋任弼时次女任远征孩提时代获赠了一个笔记本,任弼时得知后严令她送回去:你不能搞特殊,人生底线要清楚。相反的例子则是,广州白云区原副区长在法庭上哽咽不止,因为其妻子好几次从单位带回党校的廉政教材,希望给他敲醒警钟;女儿更是经常转发贪官新闻给他看,让他保持警惕。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把住自己的关口,结果,手中的“权力双刃剑”,不仅划伤了自己,也刺痛了亲情。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为父母官,需要为权力坚守什么?父母为官,又该给孩子留下什么?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更值得每个从政者深长思之。
《人民日报》(年12月12日05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用“终身追责”护航美丽中国鲁平
年12月11日03:3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回溯追究责任,甚至终身追责机制的建立,虽然形式上是“事后追责”,但实际上是一种预先防范
遮天蔽日的沙尘暴隔三岔五入侵,绿色作物罹患枯萎病连片死亡,人类不得不以生命的代价探访宇宙,寻求新的家园……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中的一组组镜头,让人惊悚。
是的,倘若环境恶化,无边无际的浓厚雾霾永不消散,没有健康环境,我们所创造的一切社会财富又有什么意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倒查机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12月9日,环保部环境监察局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释。事实上,这个《通知》,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具体落实。根据《通知》,一旦出现四类情节,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将会被依法追责: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任期内环境质量明显恶化;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利用职权干预、阻碍环境监管执法。
追责的对象直指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传递出中央治理环境“动真碰硬”的决心。应该说,倒查机制的建立,抓住了当下环境问题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必然会对各级决策者起到威慑警示与政绩导向作用。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投入巨大,环境污染加剧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扭转。上世纪90年代,笔者位于华北平原的家乡,附近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几乎没有一条河流是清澈的,现在,村外的河流恢复了生机;从沈阳驱车到北京,过去沿途常看到黑乎乎的河道,现在则大有改观。这些身边变化,让人真切感到环境治理的巨大进步。
然而,环境素有“易污染难治理”的特点,环境保护是个复杂艰巨的工程,污染问题极易反弹。因此,尤其需要拿出毫不手软的狠劲,强化环境意识;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加大治理力度。在这方面,政府责任首当其冲。
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某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停留在口头上、脑袋里,没有落实到行动里、决策中;一些人政绩观扭曲,还在为追求短期政绩、漂亮数字,默许污染项目上马,制造“带毒的GDP”,而不管留下发展的后遗症;一些地方的环境执法软弱无力,或把罚款当执法,或是睁只眼闭只眼。究其原因,既与这些领导干部在环境问题上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水平不高有关,还反映了污染问责力度过轻的现实问题:或是因缺乏相关考核条例,问责无据;或是实践中难以落实,追责无力——很多污染企业同时也是当地的税收大户,不少污染项目本身因为能吸纳大量就业人数,又往往是经过当地政府决策拍板而来的,“集体决策”往往导致无人担责,一个环保部门又怎么拧得过上级的“大腿”?
这正体现出建立回溯追责机制,甚至终身追责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追责,形式上看是事后行为,其实何尝不是预先防范?把追责的利剑高高举起,让干部既要对任上的经济发展负责,更要对今后的生态环境负责;既要考虑当下的GDP,也要掂量为此付出的代价,让政府领导、环保部门负责人和环境优劣构成了一个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追责尤其是终身追责的实施,恰可以形成一种机制,倒逼各级政府在决策时,真正把环境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彻底摒弃粗放的传统发展方式。
当然,关键还看落实。只有把国务院的这个《通知》要求从纸上真正落到地上,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切实做到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者严肃问责,对符合四类情节者严厉追责,才能让约束硬起来,真正形成“环保大于天”的氛围,护航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年12月11日05版)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郑州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