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变革,不一样的心情
这些天,华东交通大学北校区的轨道学院大楼门口颇为热闹,前来拍照的老师和学生络绎不绝。“都是来和这块牌子合影留念的。”华东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常务副院长徐玉萍道破缘由。
徐玉萍口中的“牌子”,正是挂在学院门口已有6年的“轨道交通学院”的牌匾。“就这几天,要换上‘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新牌匾。”言语间,她带着一丝不舍。就在4月底,华东交大向全校印发《关于学科、专业调整及学院设置的实施意见》。不仅仅是轨道交通学院要重组,该校的机电工程学院与电子电气学院都将更名,同时新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轨道交通实验中心;与此对应的是,另有两个专业将暂停招生一年……校园里,一场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进行。
01class酝酿:思想碰撞后的改革 “交通特色,轨道核心”——作为原铁道部直属的11所交通大学之一,早在年,华东交大就明晰了定位。然而,将口号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并非易事,刚开始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不强。年5月,与新上任的校党委书记万明一同而来的,还有全校师生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学校定位,包括成立物流学院等一系列建言在这次思想的汇聚碰撞中被提了出来。
当时不少学科的专业设置与学校的特色定位有差距。如原轨道学院,其中的专业有机械的、电气的,还有偏管理的,比较杂乱。学科布局不尽合理、交通特色尚不突出、交叉重复设置专业等问题在讨论中引起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学校委派发展规划处牵头,就此类问题展开调研。
从年3月开始,该校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内外”调研。对内,与相关学院的领导和教师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外,先后奔赴北京交大、西南交大等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形成了改革方案草案。
方案围绕“学校凸特色,学院找角色”10字定位,各学院再找准自己的角色,调整不相关的专业。
02class过坎:新学院的改革阵痛涉及各学院的“体量”和“蛋糕”大小,改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轨道学院的调整过程颇能说明问题。
据悉,新的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共设7个本科专业,其中,仅有交通运输专业从原轨道学院保留了下来,除去新增设的物流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其余4个专业(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均是从机电、土建等学院划转而来。新学院面向“大交通”的范畴。另一方面,学院原先3个专业中的车辆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分别被划转至机电学院与电气学院。“轨道学院的换血力度在这次改革中是最大的,牺牲也很大。”万明坦言。
轨道学院其实年才成立,车辆工程专业当初还是从机电学院分过来的。划转之前该专业办学效果并不佳,直至分到轨道学院后才渐有起色。近几年,该校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很吃香,就业率在全校常年排在前五。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短短6年时间,三大专业已成长为学校的优势专业。“我们经营得好好的别人凭什么要拿走?当时我确实想不通。”徐玉萍回忆道。
想不通的不只有她。风声渐近,又逢院长在外挂职,轨道学院的不少老师找到徐玉萍,表示担忧。
年1月的一天,徐玉萍索性敲响了万明办公室的门。没想到一番诉苦下来,万明的一句话开导了她:“这三个专业都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但仅凭一个学院之力,如何与其他交通类大学一个学校竞争?”“这样改确实对整个学校好。”她听后心服口服。
03class减法:向交通靠拢学校《关于学科、专业调整及学院设置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建设成效较差的非交通类学科专业,限期整改、暂停招生直至撤销;原则上不再新增与交通无关或关联度不大的专业。对已有专业做“减法”也是学校此次改革的亮点,全校考核激励机制为这道“减法题”开了药方。
该校某文科专业,由于在年的全省专业评估中排名靠后,学校决定,从今年秋季起暂停招生一年。据悉,一年后看整改情况如何,整改得好就恢复招生。另一个暂停招生的管理类专业,因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其所在学院主动向学校提出了暂停招生的请求。
华东交大的校史上,早期并没有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和体育学院。面对这些体量不小的非交通类专业,万明成竹在胸:“不会一刀切掉,但要向交通方向靠拢。比如人文学院,可以重点打造交通行政法专业;外语学院重点办好工程类翻译等细分专业。
出品:新媒体办公室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王磊
白斑疯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