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花城闲情”特约供稿,转载请注明。
年,在今天的广东新会,当年的崖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战争的结果,宋朝军队整体败亡于蒙古军队,陆秀夫背着幼皇帝蹈海,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后世称“崖山之后无中国”。
可是,一路逃亡而来的宋王朝在岭南留下了很多痕迹,其中就包括了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音乐载体:古琴。留下的有琴、有琴师、也有琴谱,从此,在广东地界上有了岭南古琴的血脉。
与古诗词异曲同工,古琴用音乐的形式承载了传统文化。岭南古琴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宫廷意味,南宋遗留的汉文化精华,当然也印刻了悲壮的民族情怀,这些通过《古冈遗谱》、《悟雪山房琴谱》一路流传至今。
我真正接触古琴时,自己的孩子刚一岁,自己正在两种身份之间纠结折磨,说白了,就是一个文艺女青女不甘心于蓬头垢面奶粉尿布,却又很难把自己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岭南古琴的世界。
古琴的声音,使人安心;古琴弹奏的学习,让我静心;古琴琴曲的琢磨,能养心。慢慢学习之后,我不仅迷上了岭南古琴的那些琴曲《碧涧流泉》、《渔樵问答》、《鸥鹭忘机》,有的源于自然,比如山涧流泉;有的源于生活,渔民樵夫一问一答琴音里满是机趣;有的是道家思想的传递,总体而言,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生活的和睦,人与自我的和解。这些,不仅拯救了想要在母亲身份与自我之间平衡的我,也带我认识了一群在古琴世界里完善自我的朋友。
我们一起习琴,一起听琴,喝酒品茶,插花闻香,琴社的雅集让枯燥又泛善可陈的生活多了很多色彩。古琴,仿佛把我们每个人从平常生活里拽出来,抛掉那些俗世的身份,放下那些扰人的思绪,在古琴的世界里,与天地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内心对话。
广州今天有许多琴社,中山大学有澄心琴社,华南师范大学有琳碧阁,盘福路有南越琴社,天河区有神睿琴社,大佛寺、华严寺也都有习琴听琴场所,在这快节奏生活的大城市里,这些琴社本身就如春天一般柔和美好。
春日,正是听琴的好日子,你也来听琴吧。
茉茉,广东高校教师。相信阅读与文字,是世间最美的相遇。
赞赏
人赞赏
百癣夏塔热片能不能治痤疮白斑专科著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