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敏
酸奶、奶酪、东坡肉、腊肠、烤鸡翅、卤鸡爪、咸鸭蛋……近日,浙江大学一门充满美食元素的“吃货课”在网络走红。在这门名为《动物产品加工实验》的课上,琢磨美食配方、控制配料和火候、研究改善口感的方法成为常规操作,与食材的亲密接触让不少选课同学大呼“过瘾”。
事实上,从宠物驯养课、减肥瘦身课,到“爱情观”养成课、海岛野外求生训练课,甚至“游戏课”,中国高校里的创新课程、特色课程已是“层出不穷”。
这些高校课程为什么成为网红?一言以蔽之,就是接地气。首先,课程设计新颖实用。有些传统课程枯燥沉闷,照本宣科,实用性不强,而“网红课”则打破了大家对高校课程的刻板印象,让课程变得好玩有趣。就拿《动物产品加工实验》来看,在上课地点,冰激凌机、烤箱、灌肠机、奶酪匀质机、电磁炉等机器设备齐全,即便是从未下过厨房的同学,也能在老师和“黑科技”的帮助下做出不错的食物成品。同学们既能下厨房,又能知道食材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同学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恐怕不会有人打瞌睡或是玩手机了。
其次,教学内容有趣有料。除了创新教学方式之外,高校网红课还有一类是内容取胜的。比如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复旦大学陈果教授的思政课、需要提前一天占座的上海政法学院陈丽天副教授的刑法课,虽然教学方式没变,仍是坐在教室里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讲,效果却截然不同了。这类“网红课”更多的是靠“网红”教授的个人魅力,他们胸中有学,心中有爱,有一身真本领,又能够平易近人地靠近学生,向学生传递新知。因此,他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没有说教,杜绝老生常谈,又与现实结合紧密,语言符合年青人的表达。这样的课程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高校“网红课”的走红也给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说到底,“网红课”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要以“网红课”为目标,推出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吸引过来黏在课堂上,再用心研究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收获,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网红课”才不至于昙花一现,才能持之以恒地受到欢迎,成为传播知识的最佳载体
南方日报:“抢人大战”再思考子长
随着春节以来各地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自年中以来的各地“抢人大战”,非但没有降温,反大有“升级”之势。这表现在:一是,不但又有一线、二线城市加入其中,一些“普通”的地级市也加入其中,仅不到一个月时间,“发布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二是,激烈竞争之下,部分地方政策正加码升级,有的地方降低了落户的社保缴纳门槛,有的地方取消了购房落户的面积限制,更有很多地方进一步放宽了学历限制,比如江苏常州就出台新规定,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该市依法缴纳社保并申领居住证后,就可以申请落户,并且两项条件均满1年后,其配偶和未婚子女可以申请在本市落户。
人才是第一资源。各地“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也客观上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带来了直接实惠。不过,正如分析者指出,“抢人大战”也折射了一些地方当下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在我国人口结构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吸引大量人口落户来储备劳动力资源和消费潜力;一方面,比较现实的是,很多地方着力于城市规模、发展档次的升格扩容,无论是在硬指标还是在竞争力上,都有对人的需求;再加上一些地方楼市“去库存”,种种因素综合起来,让很多城市“敞开怀抱”,虽然名曰“人才引进”,但“政策门槛”正越来越低。过去一年来,以较早出台“新政”西安等城市为代表,经济增长交出了比较靓丽的数据,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困境,自然令更多城市蠢蠢欲动。
是不是就此可以认为这样的“人才政策”成功了呢?似乎还应该细细考量。自“抢人大战”伊始,就有专家指出,比起用政策吸引人,留得住人更重要。然而,留不留得住需要相对长一点时间才能验证,倒是经济增长的数据反馈更快。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增长到底是谁贡献的?很多地方在解释“新政”时否认“救市”,但一个明显事实是,各地政策中罗列的落户资格、购房补贴、贷款利率优惠对很多人十分有吸引力。要看到,在经济增长转型的压力下,一些大力引才的城市虽然经济增长亮眼,但房价涨幅也十分明显,动辄达到了20%。如此需要追问的是,假如剔除房地产的贡献,当地的经济表现到底如何?恐怕只有解释清这个问题,才能评价“人才政策”的真实效用。否则,跟风再加入“抢人大战”,难免有急功近利之嫌。
再有就是“人才政策”的连锁效应。对流入城市而言,升格城市固然与一定的人口规模相关。同时还应该意识到,与人口急速扩容紧密相关的是城市发展与治理能否跟得上?之所以强调“留得住人”,在笔者看来,不单是落户者个人发展空间的考虑,一个城市的“舒适度”也很重要,而这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办事效率、交通状况等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有关,前几年的一些人“逃离”了北上广,转眼又“逃回”了北上广,本质上触及的就是这个问题。
另一个不容忽视问题是流失。人口规模眼下就那么大,虽然城镇化过程中有农村向城市输入人口,但很现实的问题是,在人才从一些城市流入到另一些城市情况下,流出地怎么办?日前有报道提到,宁夏政协委员调研发现,过去一年宁夏部分科研院所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陷入“经济不发达吸引不来人才、没有人才又不能提升经济水平”的困局。这同样值得重视。
钱江晚报:折叠手机刷屏,是对国产手机的点赞刘远举
5G产业逐渐走向大众,最近,三星、华为、OPPO等多家厂商接连发布了5G手机,而三星与华为的折叠屏手机,更是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折叠屏幕的好处,首先当然是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具体来说,从4G到5G的升级带来的新效用、新性能,对消费者的影响,现在看来,远没有从2G到3G,从3G到4G来得大。这种特性,反而使得折叠屏幕变得更加重要。
在影视方面,屏幕变大,观影体验更好,人们对清晰度的需求会提高,这会导致对移动网络带宽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刚好可以由5G来满足。在内容领域,打开后的阅读体验更好,可能性更多,会对内容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漫画行业可能会繁荣起来。更大的屏幕带来的新可能还有很多,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需要市场慢慢去试错,这就像人们在4G普及之前,也没有料到抖音、快手等直播应用会成为国民级应用一样。
折叠屏幕还有一个象征,意味着中国从手机行业的跟随者,变为了领先者。其实,现在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了,但一直缺乏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多几个摄像头,全面屏,不足以成为这种里程碑,但折叠屏以及背后京东方的柔性屏幕,不管从技术含量,还是从对消费者以及行业的影响力来说,都可以担当起这个标志性事件。这个象征的另一个层面的含义是,华为的折叠屏幕会成为轻奢类电子产品的标杆。
当然,折叠屏手机目前还只是在概念产品的状态,离大规模普及还是有点距离。但是,它的象征意义还是很积极的,不仅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技术实力,在研发和执行阶段,都是杠杠的!
同时,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会是积极的。智能手机用户量在经过多年的产品爆发后,总体数量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缓慢的下降。有数据显示,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下降,年下降幅度持续扩大,全年下滑6%左右。手机出货量的下滑,是因为手机性能上升放缓。但人一直有显示自己身份的需求,奢侈品的需求一直存在,而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工具。所以,这就意味着,对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升级手机的动力不再是因为手机提供了更好的功能、性能,而是因为“昂贵的最新款”本身。在诸多新款中,华为折叠屏炫目、显眼,这符合一部分人对显示身份定位的需求,这样就不一定要买外国的产品来显摆了。
折叠屏手机的出现,让人们轻度办公不再依靠笔记本。一方面,现在有了折叠屏幕,屏幕大小足够了,另一方面,5G网络的高带宽,使得手机仅仅起到一个显示屏幕的作用,人们实际操作的是在云端的办公软件,从而实现对鼠标与办公软件的全面支持。简单地说,就像QQ的远程帮助。实际上,对此模式,华为也有探索,而5G与折叠屏,将使这一模式变得更加普及。到时候,商务人士出差只需要带一个折叠键盘就足够了,可以彻底地摆脱笔记本。不但是摆脱笔记本,这相当于可以把一台最高端性能的电脑放入一部手机中。
当然,折叠屏手机目前还存在些未知的问题,毕竟它是新生事物而非成熟产品。比如屏幕放大以后,软件能不能适应兼容?折叠屏幕的硬度怎么样?折叠屏幕的连接处是不是牢固耐久?电池能持续用多少时间?这一切需要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步改进,甚至5G技术本身,也需要在应用中去解决。
钱江晚报:外卖小哥为何受青睐张炳剑
近日,“外卖小哥”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作为一种新兴行业,送外卖越来越成为许多人的就业选择,在传统行业式微以及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之下,外卖行业作为一种门槛低、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受青睐自然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如今,外卖小哥已经成为继物业、家政、安保后,与城市居民的接触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同时,外卖配送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年轻人聚集的新兴行业,青年们依靠送外卖,就能在城市暂时站稳了脚跟。有数据显示,外卖行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在26岁到30岁,35岁以下更是占比近七成。这显然是一个充满青春和活力的新行业。
事实上,相比于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工作,送外卖,时间更加自由,劳动强度可以由自己掌控。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月入过万也并不稀奇。外卖小哥还能接触到更多人与事,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拓宽了眼界,为其后自己回乡创建快递“收发站”打下基础。
不能否认,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但也有一大批义人义举,不仅外卖小哥英勇救人的新闻屡见报端,也有像“凭借这条腿和一根‘铁拐’在杭州送餐赚钱的外卖小哥王建生”这样的励志故事,甚至还有同样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在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击败北大硕士夺得冠军。他们都是激人奋进的好榜样,他们的奋斗故事,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外,行业自身也在不断得到规范和提升。各大外卖平台不仅规范了自身的用工制度,也对旗下人员加强了业务的培训。不少平台都有岗前培训,内容有服务规范培训(仪容仪表,话术)、交通安全法规等。相信,这个职业的“含金量”必将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为社会提供了庞大的就业机会,到年第四季度,美团外卖日均活跃骑手人数已接近60万人,而饿了么旗下蜂鸟骑手的注册人数早已突破万人。它就像一个蓄水池,行情不好时,可以接纳其他行业分流而来的劳动力,待经济恢复了,又可以回流到原来的行业,不失为一种调节就业的好途径。
送外卖虽然技术含量并不那么高,但也不是人人能干好的活,它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俗话说“岗位无贵贱,分工有不同”,大家都是凭努力讨生活,是时候正视外卖小哥这份职业了。
小尾
编辑丨作文君
来源丨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内容推荐
1.高考美文鉴赏
背完这几篇文章,你的写作水平肯定暴涨!(一)
2.年高考作文名师模拟金题
致敬英雄,附审题和立意
3.高分作文必备素材:名家名篇里个可用的经典语段
4.名师解读:只有这样的考场作文才符合阅卷老师的审美!作文君力荐!
5.高考作文素材热点汇总!为中国制造点赞!考生必看!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