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理念 > 女儿坚持为母亲制作血糖记录表17年,背后

女儿坚持为母亲制作血糖记录表17年,背后

发布时间:2021-3-5 12:53:30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316/4591483.html

糖友介绍

陈姨,64岁

糖龄:17年

基本情况:除了四肢神经病变外,患者目前并无出现其他并发症。

控糖秘诀:丈夫和女儿都积极帮助陈姨控糖,监督其完成医嘱,家庭支持发挥重要作用。

将血糖变化详细记录在册

最近,在广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的门诊,记者发现了一位将家庭支持做得非常到位的陈女士。

陈女士的母亲陈阿姨是一位64岁的糖友,已有17年糖龄,且固定每月在陈小燕处复诊。日前,陈阿姨就诊时,带着一本手工制作的血糖监测本,记录得很详细,陈小燕认为这一做法非常值得鼓励,“这都是我女儿做的。”陈阿姨骄傲地说。

记者采访到陈女士,问及她怎么想到给母亲做血糖监测本时,陈女士表示,母亲原本就有一本血糖监测本,是医院统一派发的小册子,上面有给患者记录血糖状况的表格。

因为平时并不与父母一同居住,只有周末回来探望。有了这本小册子,陈女士每次回来都可以通过上面的记录情况,检查母亲是否有认真测血糖,餐前餐后血糖有没有异常。而在这本小册子用完后,陈女士就参照小册子的格式,给母亲做了一本。

此外,记者了解到,除在家中帮助母亲控制血糖外,在每次母亲血糖出现异常、感到不适时,陈女士都会陪同母亲就医。如果需要住院,陈女士也会请假照顾母亲。

“母亲年龄大了,很多医生说的注意事项,她都不理解、回家也不知道怎么做。有我在,控糖会方便很多。”陈女士说。

陈女士认为,给母亲做血糖监测本、陪母亲看病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以前这些都是父亲在做,现在父亲年纪大了,我接手也很正常。”

医生:家庭支持

对控糖意义重大

家庭支持对糖尿病人非常重要,观察陈女士一家,记者总结了几条经验,希望对广大糖尿病人家属有帮助。

学习相关知识:陈女士及父亲在17年来一直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在陈姨病情出现异常变化时,能够及时发现。

陪同就医:陈姨每个月复诊一次,每1~2年做一次全身检查,每有身体不适或血糖异常就会就医.除固定复诊外,陈女士和父亲都会陪同陈姨一起就医,聆听医生指导,并监督陈姨执行。

在生活细节中给予支持:如给陈姨制作血糖监测本,平时陈姨穿袜子、鞋子,陈女士也会留意。尤其是鞋子,她会为母亲选择舒适、大一码的鞋子,避免造成损伤。

点评专家

广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小燕

这是一个家庭支持做得比较到位的例子,随着糖尿病人群的迅猛增长,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亲人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何帮助糖尿病患者推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的点滴努力都非常重要。亲友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同时,由于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关系比较密切的慢性病,一旦发生,将伴随终身。但这个病又是可预防的,如果家人患上了糖尿病,则意味着自己患糖尿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如果能从日常的生活方式抓起,尤其是饮食方面,提早养成“糖尿病饮食”习惯,对推迟甚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家有糖尿病人的家庭,一方面要承担起帮助家人共同面对糖尿病的责任;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也应敲响防治糖尿病的警钟,在陪伴及帮助家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增强对糖尿病防治的意识。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殷鑫

通讯员/韩文青

图/来源网络

编辑/陈晓琨

文章精选

1.血糖飙升,却以为自己“累倒了”,小心身体发出的血糖失控信号

糖友故事

2.仗着年轻,从不测血糖!直到缝衣针深陷脚底,他才醒悟过来……

糖友故事

3.三年内双脚接连发臭溃烂,患者却迟迟未能发现,只因这种糖尿病并发症

糖友故事

长按添加关于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ln/1200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