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暖心!”
今年7月,黄埔区黄埔街远洋小区微改造项目完工了,居民都开心地笑了。
平整的路面、全新的街心花园、整齐的停车位,小区的面貌换了新颜,环境舒适度上了档次,居民又重新感受到了熟悉的生活气息。让居民更感温情的是,小区还根据其独有的航运历史,在小区大门围墙上增设了帆船航海图浮雕,让小区居住的退役船员们有一种回忆往昔出海悠悠岁月的自豪感。
居民需要什么,老旧小区就改什么
远洋小区是中远船务(原广州远洋公司)职工安置房小区。广州远洋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集国际船舶运输和内贸普通货物运输于一体的大型船运公司,该公司的早期创业者们对广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便于公司的创业者们安居乐业,远洋小区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设完成。
在当时来说,该小区是周边小区中条件设施最好的小区之一,小区东面有肉菜市场、南面有大沙地地铁站、86中学、中学,北面有广医五院,周边生活商业、交通、学校、医院等配套齐全。小区占地面积约2.88公顷,总建筑面积5.16万平方米,居民户数约户、余人。
但随着时代发展,周边的新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该小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外立面较为破旧,存在屋面漏水、三线混乱、停车位无秩、公共设施破损、活动空间和空间环境绿化不足等问题。
为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和黄埔街道从社区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等公益性民生需求出发,在改造过程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光做好小区大门、公园等“面子工程”,更加注重做好便利群众生活的天面防水、楼道翻新等“里子工程”,切实把微改造工程做成合民心、贴民意、办实事的群众点赞工程,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增光添彩,力争打造老旧小区微改造的“黄埔品牌”。
通过修复屋面防水层、规划停车位、加装电梯、改造小区道路及运动休闲广场、楼道粉刷贴砖及加装扶手等,有效改善和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和公共空间景观,解决了小区居民迫切需求的楼顶防水及楼梯粉刷照明翻新。“以前一下雨,屋顶就漏水,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终于这次被彻底修复了。”家住远洋小区的宋阿姨高兴地说,他们开始还以为小区微改造只是“改改门面”改善一下小区的路面,但原来工程是深入到每家每户,屋顶漏水的就补漏,下水道淤塞的就疏通,外墙墙皮剥落的就重补,“实实在在地修复居民生活所需,真的是帮了居民的忙。”
过去远洋小区私家车乱停放情况较为突出,居民意见纷纷,这次街道和居委会根据居民意见,在对小区道路铺设了沥青路面后,重新划分了停车位置,整齐布局,也适当远离民居,不仅秩序变好了,居民受到汽车废气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
用微改造方式让小区变美,从居民需求出发解决难题,在远洋小区,正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原本脏乱差的闲置空间,改造成了运动场娱乐广场,规范了停车位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在微改造过程,居民退休老党员代表,多次为微改造项目提出细节的建议,发挥“主人翁”精神,并积极主动参与居民和物业公司的协调工作,大家共同参与小区的建设。
如今小区门岗焕然一新、路面恢复平整、雨污分流渠道疏通、车辆摆放更加有序、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微改造后小区居民非常满意,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老旧小区微改造有情有景有乡愁
更有特色的是,开发区城市更新部门和街道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老人活动点升级改造成为“银发初心驿站”,为离退体老党员、老同志开展精神文化养老活动提供了阵营。“以党建为引领,探索‘退而不休’,打造‘有温度的党建、有质感的幸福’,促进学习到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老党员、老同志们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成为推进社区基层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开发区城市更新局负责人说。
环境变美了,居住更舒适了,居民对小区的感情也更加深厚。在远洋小区,实现了老旧小区微改造有情有景有乡愁。在小区大门围墙上,新打造了帆船航海图浮雕,一幅幅货船远航、水手作业的画面,仿佛让人重回了当年迎风破浪的激昂场面,小区的航海文化韵味也在浮雕的文化氛围中显得更为引人。
“我们小区居住了很多当年的老船员和退休工人,当年大家居住在这个小区都感到很自豪,外界也很羡慕我们这个航运特色小区。”居民罗伯说:“虽然是远洋小区,但也缺少一个体现这个人文特色的标志物,现在小区多了浮雕墙,墙上重现当年岁月,不仅我们也被感动了,我们孙子那悲也对浮雕墙展现的故事很感兴趣,围着我问当年的故事。”
黄埔街道负责人介绍,考虑到该小区居民大多是远洋公司退休的老船员,年轻时经常远渡重洋出海作业,项目统筹兼顾历史文化传承与人居环境改善,于是在小区大门围墙上增设了帆船航海图浮雕,寓意顺风顺水,让小区居住的退役船员们有一种回忆往夕出海悠悠岁月的自豪感,让小区居民体会到每一位现代化建设者都很棒,每一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建设者都超赞,实现改造成品有人文情怀、有历史底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