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之一,经济实力是非常强悍的,而说到这里的交通发展也是比很多的省会城市发展要好的。广州是一座发达的城市,不仅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经济水平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广州市也是想尽了办法,其中最为有效且便民的必然是交通发展。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人流疏导还是货物运输,城市想要快速发展就离不开便利的交通网络。就比如说这里的地铁吧,广州的第一条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于年6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这使得广州成为中国内地第四个、广东省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对于上班族都知道,每天都要乘坐地铁。地铁的出现为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时间成本。如今,随着现代化地铁路线陆续开通,市民选择地铁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公交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很多城市都新建地铁路线。地铁的准点率要求已经近乎苛刻了,晚点一分钟已经是一件大事了,这就证明地铁在于准时准点的这方面做得真的无可挑剔。如今,广州地铁10号线正在建设,看看路线是怎么走。广州地铁10号线广州地铁10号线是广州地铁近期建设的线路之一,于年11月19日广州地铁10号线正式开工建设,标志色为灰蓝色。广州地铁10号线东起天河区的天河客运站,串接广钢新城、海珠南部居住区、五羊新城(五羊邨)、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客运站等地区,主要经过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西至荔湾区的西塱站,线路呈东北-西南走向。广州地铁10号线线路全长约25千米,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19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列车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段属于3号线。在10号线延长段通车时,天河客运站-石牌桥段将拆离3号线,并入10号线运营。10号线二期工程(石牌桥-西塱)并入10号线运营。广州地铁10号线项目建设工期自年起至年建成试运营,总工期6年。建成后,有利于完善线网结构,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促进广佛同城化。轨道交通在城市公交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轨道交通在城市公交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从系统的层次性分析,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三者之间是递阶包涵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地位与作用1——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2——城市综合交通系统;3——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首先,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从某种意义讲,其本质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高效率与高效益,城市必须保持充分的活力和相当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一个城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作支撑。这是因为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提出相应的交通需求,需要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持;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交通可达性的提高,又会反过来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开发,引导城市形态向一定方向演化。因此,城市要科学合理的发展、演化,除了要做好城市总体综合规划之外,还应该规划好城市交通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其次,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各种交流活动频繁的特定空间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交通需求集中、定时、密度大,同时还要求快速、高效、安全、方便、舒适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高效、优质的服务和节省资源、轻度污染的特性恰好满足上述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因而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相应地,其它交通方式(如常规公交汽、电车,出租车,小汽车,自行车等)则起到补充、配合的辅助作用。因此,一个好的城市交通系统首先要规划好、建设好和管理好其核心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核心,起到客流组织的骨干作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第一层次(高架或地下全隔离系统)——轨道交通、快速干道(汽车交通);第二层次(地面部分隔离)——轨道交通或公交干线、城市干道(汽车交通);第三层次(延伸至居民区及其它功能区)——公交线路、城市道路(汽车交通)。显然,第一层次是骨架与主干(大动脉),第二层次是辅助与补充(一般血管),第三层次是集疏与延伸(毛细血管)。(2)它是城市发展与演化的必要条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满足大运量、长距离的快速客运要求,因而可解决城市面积拓展与空间合理开发运用的客运通道问题。(3)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土地占用、能源消耗、空气质量、景观质量、客运质量等主要交通、环境指标方面,轨道交通可达到最优水平。广州地铁10号线线路站点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为“X”形对角线中东北-西南的结构骨干线,与现三号线支线(天河客运站~石牌桥)拆解后贯通运营,连接天河客运站和西塱区域枢纽,西端与广佛线衔接。十号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需斜穿广州市中心区,连接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四个行政区。广州地铁10号线站点:天河客运站-五山-华师-岗顶-石牌桥-天河路-广州大道中-寺右新马路-署前路-东湖-滨江东路-中大南门-五凤-东晓南-石溪-大干围-东沙-广钢新城-西朗站。广州地铁10号线车站列表车站名称所属行政区站台类型换乘线路天河客运站天河区地下侧式站台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五山站天河区地下岛式站台广州地铁3号线华师站天河区地下岛式站台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11号线(在建)岗顶站天河区地下岛式站台广州地铁3号线石牌桥站天河区地下岛式站台广州地铁3号线天河路站天河区地下岛式月台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大道中站越秀区地下岛式月台寺右新马路站越秀区地下岛式月台广州地铁5号线署前路站越秀区地下岛式月台——东湖站越秀区地下岛式月台广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12号线(在建)滨江东路站海珠区地下岛式月台——中大站海珠区地下岛式月台广州地铁8号线五凤站海珠区地下岛式月台广州地铁11号线(在建)东晓南站海珠区地下岛式月台广州地铁2号线石溪站海珠区地下岛式月台广佛线大干围站海珠区地下岛式月台——东沙站海珠区地下岛式月台——广钢新城站荔湾区地下双岛式月台——西塱站荔湾区地下双岛式月台广州地铁1号线、广佛线、广州地铁22号线(在建)轨道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交通需求日益高涨,交通供给增长速度落后于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状况日渐恶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己成为城市交通界的共识,特别是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多超级城市的首选。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热点,其间的衔接对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此主要优势为:1、有利于发挥轨道交通大运量优势轨道交通吸引范围包括一次吸引范围和二次吸引范围口胡口引,一次吸引范围又称直接吸引范围,它是指轨道交通吸引的直接客流区域范围,是步行到轨道交通的客流分布范围,是轨道交通的合理步行区域范围。二次吸引范围又称间接吸引范围,是指通过非步行出行方式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客流区域范围,是轨道交通的影响区域范围。对轨道交通的一次吸引范围,不必借助其它交通方式进行;然而,由于轨道交通一次吸引范围内的客流出行量远远不能满足其正常运量,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益、提高轨道交通实载率,必须充分吸引轨道交通二次吸引范围的客流。协调衔接为轨道交通集聚和疏散客流起到保障功能,没有轨道交通与常规衔接,无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运能最大效益,不利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合理的衔接既有利于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也推动着常规公交的复兴。2、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建成后,城市交通会逐步呈现出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局面。常规公交是构成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与轨道交通一起构成了不同功能和服务水平,多元化的城市公交客运系统。由于常规公交相对于出租车等城市交通有其自身优势,为轨道交通做好聚集、疏散客流的重任就落到其肩上。在轨道交通不能覆盖的区域,它是城市骨干公共交通客运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覆盖的区域,它是集散轨道交通客流的重要接驳方式。一个轨道交通系统效率的发挥,需要借助于作为集散客流的常规公交。3、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协调高效的衔接系统可以为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提供必要条件,增加常规公交运营线路的应变能力,提高其运营效率,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分阶段、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合理方便的衔接可以充分适应城市出行者的选择要求,缩短交通出行时间,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广州地铁10号线车站命名十号线既有段(三号线支线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线路长约为6.km,设置5个车站,分别为天河客运站、五山、华师、岗顶、石牌桥,现已开通运营。十号线新建段工程起始于石牌桥站,终止于西塱站,线路长约19.5km,共设置14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在东沙大道-南环立交西北侧设车辆段1座,改造坑口主变电站与一号线资源共享。控制中心设置在大石。车站名称车站位置命名原因天河客运站位于燕岭路和天源路旁因南面的天河客运站客运站名五山站位于五山路粤汉路口小区名,五山小区旁华师站位于五山路天河北路口学校名,华南师范大学旁岗顶站位于天河路与中山大道西交接处片区地名,岗顶市集旁石牌桥站位于文华街天河路口桥名,石牌桥旁天河路站位于体育西路与天河南一路交界处,东西向布置道路名广州大道中站位于金穗路与广州大道交界附近道路名寺右新马路站位于寺右新马路和寺右一马路、寺右二马路交叉口中间道路名,寺右新马路旁署前路站位于庙前直街与署前路交汇处道路名,署前路旁东湖站位于东湖路道路名滨江东路站位于滨江东路与怡乐路叉路口东侧道路名,滨江东路旁中大站位于新港西路,沿新港西路大学名,靠近中山大学五凤站位于海珠区瑞康路与逸景路交叉路口南北侧东晓南站位于海珠区东晓南路道路名石溪站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南大干围站位于丫髻沙大桥东面,石溪码头附近东沙站位于荔湾区东沙桥脚旁桥名,东沙桥旁广钢新城站位于芳村地区规划的广钢新城南部产业片区西塱站位于花地大道南旁村名,西塱村内广州地铁10号线线路走向广州地铁10号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于天河区天河客运站,西南止于荔湾区西塱站。其中,新建线路于广州地铁3号线支线上的石牌桥站进行拆解后向西南延伸,大致经天河路、广州大道、寺右新马路、保安前街、烟墩路、庙前直街、东湖路、怡乐路、瑞康路、侨港路、金鹏路及翠园道,止于西塱站,线路主要经过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广州地铁10号线全线共设置14座车站:西朗站、广钢新城站、东沙站、大干围站、石溪站、东晓南站、五凤站、中大南门站、滨江东路站、东湖站、署前路站、寺右新马路站、广州大道中站、天河路站(不含石牌桥站)。衔接系统的原则:要提高衔接效率,应该遵循衔接过程的连续性、客运设备的适应性、客流过程的畅通性、点、线、网系统性、环保可持续发展。1、衔接过程连续性乘客完成各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衔接连续性是组织衔接交通最基本的要求和条件。换乘站或换乘枢纽的规划布局应为乘客换乘提供便利,应为乘客提供最佳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通连续,减少换乘延误。2、客运设备适应性应保证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运设备(包括交通工具的数量,客运站及枢纽中转站、行人通道、乘降设备、停车设施等)的运输能力相互匹配。3、客流过程畅通性要使乘客均匀分布在换乘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不致于在环节中间滞留集聚。保证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紧凑和通畅。4、规划布局系统性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都属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协调配合应该统一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效率最大化。针对其间衔接,要运用系统思维考虑换乘枢纽站点合理选址、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线路布设、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换乘枢纽显现出“点"的特征,但这些点处于一条交通系统上,具有“线’’的关联性,若不同的交通系统组成了城市交通网络,枢纽特定的“点”置于一个特定的网中。点、线、网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它们又各为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因而,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应该体现系统性思想。5、环保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时代强音。规划换乘枢纽站点、优化衔接线网布局都应该遵循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原则。轨道交通功能、层次、系统模式、主要原则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部分大城市纷纷建设了自己的轨道交通网,这大大提高了市民出行的效率,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实时监控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把握轨道交通各站点的物流、人流情况,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事后取证,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轨道交通功能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骨干运输系统,从其具有的快速、准时、大运量,舒适性高的特点,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将主要承担中长距离的交通出行。在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促进城市合理布局方面轨道交通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可以支持边缘集团及卫星城镇的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强有力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吸引大量乘客乘坐轨道交通出行。一方面,可以大大削减地面交通量,以弥补城区道路系统的不足与缺陷;另一方面,有利于历史街区和古都风貌的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轨道交通层次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服务于市区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第二个层次是服务于卫星城与市区之间的市郊铁路运输系统。3.轨道交通系统模式市区轨道交通线路主要采用快速大容量的地铁运输系统,在较小的客流交通走廊上,少部分线路采用准快速中运量轻轨运输系统。郊区市郊铁路采用车辆和系统制式有待于在发展建设市郊铁路的过程中加以确定。其原则是,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符合郊区客流运输要求的市郊铁路运输系统。地铁、轻轨、铁路是轨道系统的三个主要子系统。经过几十年实践,轨道系统已逐步形成特定的功能,即城市客运的主体运具。日本东京与大阪的客运总量中,地铁占20%,铁路40%以上,轨道系统合计为总运量的60%~70%。针对我国“地铁热”,应冷静研究轨道交通整体功能。4.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原则确定线网规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一些方面:①满足未来城市交通出行需求:②满足城市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要求:③与城市发展规模和规划布局相吻合,④借鉴国外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经验:⑤留有适度发展余地,具有一定发展弹性。轨道网络设计与道路系统有显著的差别。地铁网络在市中心区要形成集散量大的客运枢纽站,与城市活动中心区域相匹配:在市郊结合区域要形成若干客运量较大的放射走廊,与城市扩展方向吻合。铁路或快速通勤地铁不能混同于市郊有轨模式,可采用穿越市中心的模式。法国巴黎RER(快速铁路)的网络就是这种网络的成功典范。它对维系强大的市中心与推进城区组团式扩展的有机结合,创造了独特有效的基础条件,值得借鉴。广州地铁10号线价值意义广州地铁10号线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主要行经城市核心区,贯穿天河商业中心、珠江新城、五羊新城、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东沙医药港、广钢新城等重点区域。值得留意的是,10号线建成后将与三号线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段贯通运营,换句话说,广州地铁必须在10号线开通前对三号线实施拆解工程,将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段交由10号线运营,而三号线则只运营番禺广场至机场北段,三号线到三号线北沿线将不再需要在体育西路换乘。这样将能提高三号线的运力,并有效缓解体育西路站的换乘压力。据客流预测,十号线建成后,全线初期的日均客流约76万人次,因此采用6辆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能够满足客流的需求。广州地铁10号线承担着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四大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功能,贯穿天河商业中心、珠江新城等城市核心区,是填补广州市中心区轨道空白的“加密线”,将对提高既有三号线运力,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完善广州市轨道交通“环形+十字+X形”主骨架线网结构意义重大,尤其是西端与广佛线衔接,对实现人口向外围城区转移,加强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推动广佛同城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州广州下辖11个区,总面积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9万人,城镇化率86.46%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9万人,城镇化率86.46%。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强企业的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福布斯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广州地铁10号线天河客运站天河越秀
发布时间:2024/9/23 12:37:05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