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的“广州年”,以年廿三“谢灶君”为始,到大年十五“元宵节”为终现在即使是老一辈的广州人,也甚少能按部就班地过一个“完整”的年;年轻的广州人,更是百无禁忌,简单行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叶春生笑称,广府文化既古老又年轻,一边舞狮舞龙一边唱着卡拉ok,一边供着财神一边操着电脑预测股市但无论如何变迁,不变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可以说,有家便有年
“金鼓一响黄金万两,金狮点睛富贵繁荣”
随习俗过新年
商业醒狮讲行规,多是默认不成文如春节醒狮选择初一、初二和初八比较多,百货商场一般在9时40分开舞,粤语为“9时八个字”,有“久发”之意,行内又相传酒楼是在10时40分,取“今日广州日报实发”寓意醒狮人讲究意头,与广州习俗一脉相承
去年夏天,23岁的杨箕村人伍志钊带着一群来自猎德村、车陂村等地的少年练习醒狮;寒假将至,这支“少年醒狮队”将敲响锣鼓,再度“起狮”阿钊告诉记者,“过两天有一单公司年会,年后的生意目前接了3单,去年这个时候已经接了6单了”
醒狮知多d
叶春生以一首“新春风俗歌”介绍了年初一以后的风俗“初一人拜神”,开门、烧炮、接财神,广东人一般初一不去串门,直到“初二人拜人”才互相拜年;“初三穷鬼日”,相传是赤口,容易吵架,也不串门;初四看见乞丐必给米若干;初五、初六游玩,初七游花地
由于水仙喜寒怕热,室温平均为12℃时,需40天开花;室温平均15℃,约25到28天开花,室温20℃时,约20天左右开花
brea广州日报集团官网k:break-all">
break:break-all">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
水仙开花 宜早不宜迟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是赤口, 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游花地,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起灯头,采青走百病”——过年风俗歌
年俗词典:
锣鼓喧天,醒狮舞龙,仿佛是春节年味的最佳写照从乡间舞到城市,从节庆舞到店庆,醒狮已成为城市商业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在千年商都广州城,更是炮仗声、锣鼓声、喝彩声,声声响亮;醒狮人、异乡人、本地人,人人开心
唱童谣读俚语
市场的变化也促使了醒狮人思变近日,这门古老的艺术,一改“口耳查看今天广州日报相传”的中介模式,也有了微信公共号和淘宝网店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广州 醒狮”,找到了一家来自番禺的醒狮队,包括一支8人醒狮队2个狮头老板马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年中在淘宝开店“现在很多醒狮装备公司都开了网店,既方便又便宜”
水仙花开后,适宜保持低温以延缓花的衰老在水仙花盆中加入微量的阿司匹林粉末或者1片谷维素,也可适当延长花期和延缓花朵枯萎总的来说,水仙开花,宜早不宜迟
——广东俗语
歌仔唱出年俗历 新风旧俗都叫“年”
叶春生介绍道,“年廿八,洗邋遢”是广州地区特有的习俗,年三十则是“洗白白”叶春生说:“按习俗,大年初一是不洗头、不洗澡的,清洁也不行,以免洗去财气”以前广州人理发、洗头都会赶在除夕夜前完成,不今日广州日报电子版过现在都市人与时俱进,不一定都坚持旧俗大年初二开年后就没有那么讲究,而年初七以后就百无禁忌了
再过几天,便入年关,也到了旧时广州“煎堆碌碌,油角弯弯,卖懒歌谣,悦耳飘香”的时节尽管这番独特的过年景致已不多见了,但“逛花街,行大运”、“年廿八,洗邋遢”的习俗深入人心老广过年有什么讲究?习俗外又有何变化?不妨随笔者哼唱着粤语童谣,寻找“原味”、“新味”的“广州年”
break:break-all">
元宵节又称灯节从初十就开始“开灯”“开灯”的灯五花十色,均从专业店档中购买,如有去年元宵后出生的男孩的家庭,要请外婆和亲戚朋友来家庆贺,俗称“做灯酒”,以示祝贺“添丁”正月十三,在厨房里也要点灯,此称“点灶灯广州日报电子版阅读”,直点到十五元宵夜正月十三要“试灯”,即“试点元宵灯”十四是“上元节”(元宵节)的前夜,各街道居民纷纷搭彩绷,挂花灯、舞狮、舞龙、预演元宵节日,也叫“试点”
以广州人家喜爱的漳州水仙为例,想要开花适逢春节,须提前一月时间选购好花农刘为杰告诉记者,挑选水仙要注意外形丰满、球形端正,根没有长出或刚刚萌动,两个大小相近的水仙球,越重质量越好
——广州俚语
——广州童谣《卖懒歌》
“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不懒)”
年廿四~年廿八:
开灯
本周四是大年廿四,也是旧时“开油镬”的吉日,举家一起搓面粉、包油角、堆煎堆不过到了现在,年货已几乎由商家代劳,“煎堆碌碌”成了老广一段香甜的回忆但全家出动的“年廿八,洗邋遢广州日报电子版2014”,仍然深受广州家庭推崇
文/记者方晴 图/记者莫伟浓
初七至十五的歌词,分别表达了“回娘家”、“打春”和“元宵”的习俗“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的意思是,不要在初七去娘家的,即使去了,初八也不要回来,初九再回来;“初十打春去”是指南海一带、两村小孩拿着石头开战的风俗,小孩往往初十打了一天还不过瘾,第二天家长便要把孩子赶回家里;“十二打东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起灯头”均是元宵习俗,生了男孩子的人家在大年十五挂一盏灯,十六晚上去“偷青”,即到别人的菜园子拿一把菜回家,意在延年益寿
“卖懒去,买精归,卖左懒仔过新年,食过年饭好种田”
年廿八~年三十:
过去广州人时兴初二、十二打牙祭,正广州日报每日闲情图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所以要起得早,做得早,叫做抢头牙杀鸡备酒,大吃一餐,才叫“开年”,此后才可以扫地和免除禁忌,开始给亲戚朋友拜年
小孩“卖懒”,大人“买花”,你可知道,卖懒童声也曾沿街唱?年过八旬的朱婆婆哼唱着“卖懒,卖懒”,重现如今已鲜见的“卖懒倡勤”习俗“现在的小孩没有‘卖懒’的习惯,但买花迎春没有变”广州人买花不等花市开张,提前一个月就已经到花地湾“淘货”了
“年廿八洗邋遢,若然唔洗(不洗)岂会发”
科技触动醒狮郎 网店微信淘生意
break:break-all">市民在挑选年货实习生郑凯夫 记者莫伟浓 摄
油角煎堆渐见少 全家出动洗邋遢
“年廿三,谢灶君;年廿四,开油镬;年廿五,蒸年广州日报每日闲情11糕;年廿六,扫房屋;年廿七,执归一(整理);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贴春联;年三十,团年饭”——广州俚语
小孩“卖懒买精归” 大人买花待花开
开门炮
——广州俚语
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时,也就是十二点,点开门炮,广州以前比较兴盛,现在郊外农村还有,一到十二点处处炮声响,第二天门外满地红,春天、年味气息浓郁
家用电器如何清洗?
选择外出旅游的广州人还是少数,更多人仍遵循着串门拜年的习俗叶春生介绍道,旧时的广州人对如何过个好年十分有讲究,从腊月廿三直到元宵节,天天都有安排年廿三开油镬,取“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意头;年廿四蒸年糕,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大年廿六到年廿八,打扫家里的里里外外
年初广州日报大洋一~年十五:
至于电冰箱,如果没有异味,可用干布轻轻擦洗,有异味则用洗涤剂擦拭倒掉集水盘里的霜水,用吸尘器吸掉电冰箱背面的冷凝器上的灰尘,以免影响散热
电饭煲的内胆外壳、微波炉的玻璃转盘和轴环,可用肥皂水清洗如果有饭粒掉进电饭锅内部,可以拆开部件,清除干净后用无水酒精擦洗
除了电视机、抽油烟机和热水机等需要专业人士清洗,其他大部分电器的简单清洁市民都能自己动手
洗洗迎新年
有多年养水仙经验的陈伯伯,在家里的洗手间用木板和白炽灯为水仙花搭建了一个“迷你温室”——白天把水仙放在阳台吸取阳光养分,晚上把水仙放回“温室”,以求准时开花
抢头牙
夏季清凉小吃可以轻松做屁股上有一小块白斑,是白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