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理念 > 观点西游IP的反复影视化,是为取艺术

观点西游IP的反复影视化,是为取艺术

发布时间:2018-2-24 20:40:23   点击数:

近日,根据网络小说《悟空传》改编的同名电影正在热映,影片票房收入已突破4亿元,成为暑期档目前为止表现最好的国产片。但在口碑方面,观众意见两极化较为明显。其实,如今源于《西游记》的各种改编作品出现在银幕上对观众来说已不是新鲜事,年年都能看到的孙猴子还能激起观众多大的热情?观众对这个“超级IP”还能保持旺盛的观影欲望吗?

特效酷毁原著

《悟空传》评价分化口碑两极

《悟空传》的演员阵容让该片被冠以“颜值最高西游故事”的名号,此外许多观众表示被影片感动:“影片所展示的不屈服命运、不认输的态度,深深震撼了我,也让即将而立之年的我如梦初醒。”也有不少观众大赞影片特效酷炫,“影片的特效和打斗确实没话说,一个‘燃’字贯穿影片始终。”“真的太喜欢紧箍幻化成金箍棒两端缠绕的那个细节。”

不过,也有不少观众认为故事情节跟《西游记》和小说《悟空传》都没有什么关系。“影片拍的就是一个年轻人组团打怪的商业类型片,如果没看过原著,可能比书迷更容易进入这部电影。”“本来也知道不会全按小说拍,只是借鉴人设,但还是没想到剧情能这么一言难尽。”“此悟空非彼悟空,这部电影看热闹可以,看故事不灵。”还有观众觉得影片“剪辑有点乱,故事有硬伤。片中孙悟空从头到尾一直扯着嗓子喊‘不服’,然而因何不服、他的痛苦迷惘纠结,都没有展现”。

据悉,电影《悟空传》可以视为小说的前传,故事发生在大闹天宫之前,未成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不服天命,向天地发起抗争。虽然这种重新创作引来一些原著粉的微词,但今何在却赞同这种改编:“我也不希望电影就是全盘翻拍小说。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对西游的想法放进来,有变化才有生命力。”

流量多收益大

多少作品从“孙猴子”处得益

作为一个“超级IP”,《西游记》的故事被改了N次,这些年以《西游》IP为主体、以孙悟空为主角的影视剧,缔造不少票房奇观,贡献不少行业话题。因此,也有说法是,“西游记”已成为国产电影第一IP。为什么孙猴子会“年年见”?首先,对观众来说,这个故事十分熟悉,而且承载了大量的情怀,把《西游》故事搬上银幕,基本能达到“老少咸宜”、最大限度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目的。

目前,除了正在上映的《悟空传》外,还有多个版本的“西游故事”在路上——仅以“女儿国”故事为蓝本的作品就有电影《西游记·女儿国》《西游记之女儿国奇孕记》《春光灿烂猪八戒之情迷女儿国》和网剧《女儿国》等。

此外,对资本来说,“孙猴子”常常带来可观的流量和收益。自从年《西游降魔篇》狂揽12.48亿元票房之后,“西游IP”俨然成了票房保证:《西游伏妖篇》收16.56亿元,《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总票房12.01亿元,《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总票房10.46亿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总票房9.54亿元,此外还有《大话西游3》《大闹天竺》等天马行空的改编之作……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改编《西游》、派出猴子来“吸金”,俨然成了资本最保险、最容易达到收益最大化的捷径。

观点:IP经得起无限开发吗?

其实,西游IP的开发如今并不仅仅局限于影视,包括动漫、网游、综艺真人秀甚至歌曲改编,《西游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在投资的追捧下,对西游改编的“套路”不会停歇。“取经”路漫漫,大圣年年见。

但是,即使是这么一个认识度极高的超级IP,也未必经得起无限开发。仅仅从影视作品来说,如今不少打着“西游”旗号的作品,大多只是借用了西游之名,虽不缺经典和创新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是恶搞之作。作品的良莠不齐导致IP过度开发,“情怀”对观众来说变成一次次的谎言和失落,情感被动透支,实际上已不能说开发经典,而是消费经典。

西游是个好故事,好IP,从什么角度解读都能实现IP的二次开发。不过,主创是不是有独立思考?开发IP是急功近利还是基于对经典本身的无限热爱?反复在银幕上演的西行之路,究竟是取艺术的“真经”,还是票房的“真金”?观众自有评判。

来源:广州日报

赞赏

长按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白殿疯初期到底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ln/85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