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
尤其需要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国办日前印发
《国民营养计划(—年)》
给出了一个指导方向
国民营养计划
主要目标实现“两步走”
国办日前印发《国民营养计划(—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主要目标要实现“两步走”:
到年,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5%以下,老年人群贫血率下降至10%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农村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保持在5%以下;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
到年,在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继续提高10%。同时开展生命早期天营养健康行动、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临床营养行动、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吃动平衡行动。
这七类人
要重点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计划》提出,要重点提高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老年人、患者、贫困地区人群和运动人群等七类人群的营养健康水平。
《计划》提出六项重大行动
提高人群营养健康水平
一、生命早期天营养健康行动
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
到年,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
到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在年的基础上提高10%。
二、学生营养改善行动
包括指导学生营养就餐,超重、肥胖干预等内容。
到年,农村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保持在5%以下,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缓。
到年,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三、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
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人群营养改善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
试点开展老年人群的营养状况监测、筛查与评价工作并形成区域示范,逐步覆盖全国80%以上老年人群,基本掌握我国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
建立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营养改善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膳食指导和咨询。
出台老年人群的营养膳食供餐规范,医院、社区食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营养配餐。
开发适合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产品。对低体重高龄老人进行专项营养干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建立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管理与照护制度。逐步将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实现无缝对接与有效管理。
四、临床营养行动
加强患者营养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营养状况。
五、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
采取干预、防控、指导等措施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群营养现状。
六、吃动平衡行动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人群营养支持能力和效果。
《计划》将要分三步走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行动方案,计划的实施拟分三步走:一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解决突出问题,实现科学营养;二是针对国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精准营养;三是面向未来的营养健康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智慧营养。
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
到年预期寿命79岁
营养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做好营养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均明确提出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
根据《“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到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到年达到79岁。
人均预期寿命(岁)
年:76.34 年:77.3 年:79.0
婴儿死亡率(‰)
年:8.1 年:7.5 年:5.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年:10.7 年:9.5 年:6.0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年:20.1 年:18.0 年:12.0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年:89.6(年) 年:90.6 年:92.2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年:10 年:20 年:30
每天吃不重复食物要达到12种以上究竟怎么吃才能满足营养健康的需求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给你一个详细的指引!该指南建议,“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数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算)”。
吃饭要“花”,不能太“执着”于某一种或某类食物,荤素都要吃,粗细都要有,各色食物都要吃一些,这样身体获得的营养会更均衡,原料和营养素也可以达到互补的目的。
部分资料据中国网、中国政府网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钟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