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内容 > 艺术收藏nbsp商业价值vs个人趣

艺术收藏nbsp商业价值vs个人趣

发布时间:2016-11-6 10:27:20   点击数:
点击上方“文交联合”   

有能力把鲨鱼卖万英镑的人,就是全世界顶级的画商拉里·高古轩。他不仅开画廊,做展览,同时也做中间人和经纪人,通过拍卖或私洽来做艺术品交易。年的全球艺术品拍卖榜前20名中里就有5个人作品都被高古轩代理过,包括毕加索、贾科梅蒂、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和塞·托姆布雷明德。美国着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世时,作品价格不超过5万美元。而高古轩在安迪·沃霍尔去世近30年后,仍举办了20多场作品展,并将他的价格持续推高。

同样是高古轩把赫斯特卖成了世界上最贵的艺术家。相比于艺术家本人,高古轩才是最大的赢家。

就是这样的赢家,自信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艺术品的价值是创造出来的,是一个群体来界定它值多少钱,而维系这个价值体系,就是一个画商的工作。”

中国古代收藏:注重文人的趣味

  

我们回头看看中国收藏家,听听他们的收藏理念。在中国古代,收藏家其实还身兼着批判家、赞助人的身份,以至于有观点认为:中国的艺术史是收藏家的历史。

项子京,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人,祖籍浙江绍兴。喜好收藏历代名品,为明代着名收藏家、鉴赏家。

现在我们去博物馆,很多重要的收藏品上,都能看到盖有“项子京”、“子京”、“项子京家珍藏”、“项墨林鉴藏章”、“神品”等印章。这些都是项子京的收藏印。说明这些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曾是他的囊中之物。可以这么说,在中国重要的书画作品上,除了清代皇帝的印章之外,就数他的印章最多了,他个人收藏的书画,现在任何博物馆都望尘莫及。能后来的乾隆皇帝,都是他的粉丝呢?

除了字画鉴赏,他的藏书也非常丰富,他的收藏室取名“天籁阁”,有点类似现在的私人博物馆,另外,他还着书,有《墨林山堂诗集》、《蕉窗九录》等。着名的“唐伯虎点秋香”典故就出自项子京的着作中。项子京还是一位有名的刻书家,把收集的书法名帖,汇刊成《天籁阁帖》流传后世。

  

广州清代的十三行行商潘正炜,也是一位重要的收藏家,收藏了大量宋元时期的绘画。元代吴镇的《渔父图》是宋元绘画的精绝之作,就曾是潘正炜的藏品。同时,他对于石涛的作品情有独钟,收藏了他大部分代表作品。要知道,在清代石涛的作品就相当于现在的“当代艺术”。同样,潘正炜为这些藏品也建了“私人博物馆”——听帆楼,这些作品都收着在潘正炜所着的《听帆楼书画记》中。石涛的代表作《收尽奇峰打草稿》就收藏其中。

古代收藏家,除了良好的家学背景和雄厚的财力外,还需要个人独特非凡的眼光和品位。作为文人,他们当时的收藏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文人的情趣和品位。正是由于项子京、潘正炜等收藏家,中国文人画的品位得以流传,并构筑中国美术的独特风貌。

所以,相比较而言,当代艺术,讲推手,古代艺术,谈趣味。

  

在当代艺术的运作中,卖家将一件作品策划成一个话题、一个故事,从而形成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古代收藏对一件作品更多的是趣味研究。从资本的推手到趣味的聚合,各取所需,体现收藏领域中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没有对错可言。正是这种差异性,才让收藏呈现不同景观。

收藏: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收藏走入现代生活,不得不提王世襄先生。出于兴趣,这位“京城第一玩家”对书画、雕塑、建筑、家具、乐器、漆器、捉獾、养鸽、驯鹰、美食等几乎无所不涉。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对明式家具的研究与推广,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家具并不入收藏主流。王世襄却以独到的眼光收藏了大量明清家具。当我们现在观赏王世襄先生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的79件珍贵明式家具实物时,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王世襄的收藏正是以平民的根基、文人的眼光、玩的心态从事收藏,但他从不会放弃对研究,我们看他《明式家具研究》、《髹饰录解说》、《中国古代漆器》《竹刻艺术》、《说葫芦》、《蟋蟀谱集成》、《中国画论研究》、《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十部作品。它们是王世襄几十年“玩”出来的成果。也正是这些“雕虫小技”,完善着中国文化,成为其中最具特色和趣味的点缀。

王世襄的收藏方式,影响着中国大部分的收藏爱好者,他们立足于现实的收藏,让收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广州日报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nr/300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