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未来的城市目标是啥?
今后人口会有多少?
重点发展区域在哪?
民生服务如何提升?
……
这些广州人最关心的问题
通通有答案了!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草案正式公布
即日起进入公示期征求社会意见
《规划》草案为未来近20年广州发展
谋划了清晰脉络
草案提出
年人口将控制在万
番禺部分区域首次明确被纳入主城区
特别提出要“强南沙“”
南沙区将成为广州副中心和海滨新城
逐步建成“引领型全球城市”
整个草案亮点颇多
赶紧来看看
城市定位不断提升要建国际一流城市
城市使命“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城市目标至年: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至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
至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解读:
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广州纳入新一轮总规编制试点城市。本次总规编制工作是广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动特大城市治理改革的重要平台和提升广州综合实力的重大契机。
本轮总规的编制就是要落实国家与区域战略要求,深刻反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家赋予广州的责任和使命,规划围绕“两个一百年”谋划广州城市发展定位。
从近几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看,广州的城市定位在不断提升。
年12月22日,国务院原则同意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在批复文件中,国务院对广州作出如下定位: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年2月5日,国务院原则同意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在批复文件中,国务院指出: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专家指出,国务院年的批复则首次确立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同时还出现了“国际”二字,广州城市定位上升到了全球、国际层面的体现。
从最早期定位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再到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城市定位在国务院对城市总规的批复中逐渐提升,新一轮总规更是将广州放在了国际一流城市的层次来谋划和建设。
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年达万左右
城市规模结构人口规模: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万人左右,同时按照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区域协同: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合作等。
城市结构: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地、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以生态廊道下相隔离、以交通骨架为支撑、聚焦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强化多点支撑、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
解读:
在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方面,新一轮总规提出“一控两优”——
一控: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万人左右,同时按照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两优:有序疏解旧城区人口,引导人口向城市外围集聚。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覆盖范围。
人口规模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广州市政府网站公布的目前常住人口为万人,上一轮总规为广州确定的人口规模是到年为万人;本轮总规万的人口规模为广州未来发展留下空间。
用地规模上,则是严控总量,逐步减量,精准配置,提质增效。以资源环境承载为硬约束,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年后新增建设用地逐步递减。
番禺、黄埔、白云部分区域成为主城区
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是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和外围综合性服务地区。
强南沙发展定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
交通中心:推进南沙枢纽站规划建设和提升庆盛站综合交通服务能力,推进建设南沙与广州主城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畅达的高速交通走廊,实现30分钟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区和重大交通枢纽;
产业核心:重点发展国际航运、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功能。
解读:
本轮总规明确将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纳入主城区范围,覆盖了广州大学城、广州长隆、大石、洛溪、南村镇等大片范围。
同时南沙区全域定位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南沙重要地位凸显。
公共服务更优质
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第一层级:城市级主公共服务中心,共2处。
第二层级:城市级次公共服务中心,共12处,分别是白云新城、白鹅潭、天河北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广州南站、市桥、蕉门河、新华、空港、知识城、荔城、街口。
第三层级: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共23处。
第四层级: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约80处。
教育建设一流大学和学科,优化大学城、五山-龙洞高校聚集区、国际创新城环境。
幼儿园、小学与初中全面实现就近入学。
到年,主城区和每个外围城区至少配置1所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
医疗承担全省以及全国的疑难重病诊治和高端医疗服务。
打造国际水准的健康医疗中心。
到年,每个区1医院、1医院,1所二级以上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8张。
文化体育至年,每5万人一座图书馆,博物馆家,每区至少一处区级全民健身中心。
社会福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圈覆盖,落实租购同权;提升以公办学位解决非户籍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
完善便民服务,落实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提升社区菜市场、公共厕所、零售商业等便民服务设施的环境和品质。
主城区、南沙副中心和外围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90%;新型城镇和乡村地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90%,形成由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服务、体育健身服务、养老服务、公共管理、商业服务、市政公用构成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建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支持社区嵌入式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加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完善社区长者饭堂、日渐照料中心等。到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世界级交通枢纽至年,广州航空枢纽设计年吞吐能力1.2—1.4亿人次,国际航空旅客中转率达35%以上。
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万标准集装箱。
广州铁路枢纽客运量超3.97亿人次,货运量超过0.77亿吨。
建成公里左右城市轨道网络。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面向港澳实施更大程度的先行先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
加强与港澳在离岸贸易、高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医疗产业等领域的合作。
充分考虑港澳人士在南沙生活的需求,完善出入境、通关、居留等服务设施,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机构。
美丽宜居花城公园越来越多
生态空间网络维育9大重要生态片区:从化北部山地生态片区、花都北部山地生态片区、增城北部山地生态片区、花都西部农林生态片区、东部山水生态片区、帽峰山生态片区、增城南部农田生态片区、南沙北部农田生态片区、南沙滨海湿地生态片区。
构建“三纵五横多廊”的生态廊道网络:北二环生态廊道、流溪河-珠江西航到-洪奇沥水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横沥-凫洲水道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增江河-东江-狮子洋生态廊道、帽峰山-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蕉门水道生态廊道、沙湾水道生态廊道。
到年,生态公园数量从现状处增至处;形成约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外围区域每个区至少布局2~3处,面积10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全市建成绿道网络公里。
沿珠江景观带布局高品质城市客厅
大美珠江滨江绿化带面积增加40%,控制沿江建筑高度与开敞空间。
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
精品珠江三个十公里,优化整合珠江堤岸、桥、树、天际线等城市景观,建设世界级一流滨水区。
最后,来看看草案全文:
部分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杜娟
部分资料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王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