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9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简称监测报告)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简称评价报告)。两份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年是系列报告的第一次公开发布。
其中评价报告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广州的创新能力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三。同时根据不同城市的创新特色,评价报告将广州列为“科教资源富集型城市”的类别,在分类评价中广州位列8个科技资源富集型城市第二。
在全国的创新型城市中,广州创新能力排名前列,目前靠什么?广州创新能力再求进步,未来补什么?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价报告课题组,以更全面地了解广州科创优势与进步空间。
优势1:
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明显
根据市科技局介绍,广州高校与科研院所众多,其中六成以上是规模较大的中央和省属机构,广东全省6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集中在广州。年广东省在人工智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环境科技等领域布局建设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其中广州有6家,占全省的60%。
并且广州正谋划和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如去年9月26日,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启动建设。明珠科学园作为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将聚合、提升中科院在穗研究力量,建成一座科教融合新城。此外,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动态宽域飞行器实验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型水下智能无人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在广州加速布局。同时,广州市还在积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在去年9月开门迎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也在去年9月动工,并预计年招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目前在黄埔区加快筹建。
优势2:
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成果不俗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领先优势,则体现了广州在构建创新生态和打造营商环境上所取得的成果。
实际上,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连续三年快速增长,实现年均增速88.5%、总增长5倍的“广州速度”。此外,目前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数达到家,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质量也很过硬,在年第8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企业斩获广东省赛区12项一等奖中的10项,占全省获奖数的83.3%;在全国赛中,广东省获奖7项,其中广州有5项,占全省的71.4%。
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孵化器提质增效密切相关。据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运营评价结果,广州有32家孵化器、29家众创空间获A类评价,两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科技企业的竞争,也是时间的赛跑,这非常有赖于营商环境的完善。
近日,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等联合发布《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显示,年全国主要城市营商环境综合评分排名中,广州排第一。
去年9月,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在黄埔区投产。这是全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我们用18个月走完了我们同行24个月才能走完的建设路程。开发区的信任审批制度让我们走上了绿色通道。”该公司董事长陈谨表示。
去年9月,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竣工。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生物制药负责人刘建则说:“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最高效的。在有的国家建这样的工厂要7年,但广州只用2年时间就建成了。并且,我们建设工厂的质量是对标全球顶级的标准。”
优势3:
政府高度重视创新资源
广州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非常靠前,这体现了政府对创新资源的高度重视。如广州市财政出资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该基金主要通过母基金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产业领域,主要投向处于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课题组建议,未来广州要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强化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政策供给,强化创新公共服务,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能力和动力,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来源:广州日报
-往期推荐-广州营商环境1.0
广州营商环境2.0
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广州复制推广第一批共12项改革创新经验
广州市机构改革方案发布,设置党政机构53个
张硕辅: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州交警全力推行“放管服”改革
改革不容易!海珠湿地背后的改革故事
9元吃上放心餐?广州长者饭堂任你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