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回想过,脚下这片土地过去的模样?
坐落于广州市天河东路75号的超级文和友,在20年前的此地还是一片芳草萋萋。而20年后的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了广州摩天大楼最为密集的区域。这20年的万千变化是广州巨变的一道缩影,联结了曾生活在这里人们的情感与记忆。
*停车场变成超级文和友,-(滑动查看)
继“讲什么——广州语言观察展”后,超级文和友联合广州日报携手策展人颜长江、摄影师许培武与中国邮政,继续讲述着属于广州的故事。1月9日广州超级文和友“广州城相——许培武影像展”正式启幕。
*广州城相导览手册
在新城,打开旧城的记忆容器。
*乡外人观看国庆五十周年文艺晚会彩排夜,
“一座城池或者一个建筑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是如何形成的,一旦落定就是结果,而往往过程比结果更吸引人。”
——许培武
*许培武摄影师
作为中国城市影像文献记录的重要摄影师之一,自年起许培武就一直致力于记录广州的城市影像。年9月,他站在广州黄埔大道人民日报广东分社拍摄了珠江新城中轴线的第一幅照片。历经二十年,他在同一地点完整记录下了广州新中轴线的巨变全过程。
*新城中轴线变迁史(滑动查看)
我们将新中轴线这一系列作品作为展览的开篇。从广州大道以西到黄埔大道以南,珠江新城二十年建设光景被凝固在这四十八幅作品之中。当你从展品前走过,时光之匣仿佛也在缓缓打开。、、......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这些时间不仅是数字,也是我们走向新生活的经历。
*积水潭养猪场变成大剧院,-(滑动查看)
影像的力量就是时间的力量。新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大剧院原址是养猪场;五月花广场的前身是广州第一间宽银幕电影院的新华电影院;太古汇也曾是一大片荒芜的田野。90年代,广州作为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无数人怀揣着梦想南下。他们成为了城市的建设者,成为了新一代的广州人。“广州城相”记录着城市的前世今生,也记录着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们。
*两位在新城打工的湖南人,
时光里的广州,影像外的我们。
*市景城市,许培武作品纪录片
“这不是高高在上的展览,而是家长里短地召唤,如同里巷闲谈,或阿妈叫儿子回家吃饭。”
——颜长江
*颜长江策展人
在超级文和友的立体空间中,二维的影像被重新分布、拼贴。透过影像,我们也在反观自身。许培武老师的作品有机地分布在场景中,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在超级文和友这座充满烟火气的社区里,自然地走入艺术作品,与影像对话。
*广州大剧院的前身,
宣纸呈现的作品,融合入墙面肌理。十年前的小贩与十年后的我们身处在同一空间;吃着云吞面,身旁就是九十年代的广州街景;半掩着的卷闸门背后仿佛就是另一个时空......作品与空间同频呼应,在超级文和友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有幸,我们能扎根在这座开放而包容的城市。有幸,能通过“广州城相”连接广州的过去现在未来相。
*猎德村,
“广州城相——许培武影像展”向所有市民免费开放。我们推荐你带上父母来共同回忆过往,陪伴孩子讲述广州的历史。也可以与自我对话。
*定制明信片、邮戳、邮票
在三楼为展览专门设立了时光邮局,携手广州邮政推出了“广州城相”纪念版明信片与定制邮票、邮戳,你可以在这里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明信片将由广州邮政定时寄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