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柏拉图
全国两会上,青少年体育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让孩子赢下“未来的大考”不能只有分数渐成共识。每个人“未来的大考”凝聚起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大考”,少年强则国强,从娃娃的体质和完全人格抓起,是体育强国蓝图中尤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到年建成体育强国,从“大”到“强”,是新时代赋予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建设将预防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给了体育无限的发挥空间。全民健身设施修到家门口,全体人民健身诉求和意愿大大提升,一座连通体育和健康的桥梁正在构建,体育成为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孩子、老人还是青壮年,当全体人民拥有了强健体魄、健康人格,强国之路就有了最基础的保障,也有了持续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竞技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竞技场上就是要争金夺银。虽然我们已经过了用金牌证明自己的时代,但体育勇于争先、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的精神永不过时,这也是女排精神能数十年历久弥新的秘诀。在体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都需要一步步勇攀高峰,打造一个个体育明星人物和企业,成为体育强国的一面面鲜明旗帜。体育拥有超过国别、种族、语言等“界限”的能力,体育文化要从以往的“冷板凳”上站起来,成为中国体育在世界乘风破浪的引领者。体育文化是多元的,北京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新标杆,正是中国体育文化融入世界、改变世界的先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中国体育文化需要更多中国元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体育文化又是开放的,影视音乐、动画二次元……万物皆可融入体育元素,讲好中国体育故事,需要更多创新思维,打破固有观念,方能成就更多“爆款”“经典款”。体育强国,还有方方面面。让体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强国自然水到渠成。
卷首:
体育的力量(《中国体育报》)
新冠肺炎疫情把“健康、体育锻炼”再次拉回大众视野,公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更加旺盛。体育运动的价值伴随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愈发凸显。
疫情中,体育产业的经济指标虽然受创,但体育追求的目标在竞技赛场上却得到了充分展示,并为“抗疫”注入了精神力量——以中国女篮、中国冰雪运动员为代表的体育健儿在海外赛场取得了出色成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奋力夺取疫情防控战“疫”必胜的信念,明确了追寻体育发展的长远目标。
看新冠肺炎患者,由许多病例分析可见,出现重症和死亡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和体弱有疾病的个体,反之中青年和体质好、心态好的人员,虽然感染,但康复的概率较高。不得不说,在疾病面前,再高超的医术也需要强健的体质做基础。
毛泽东同志年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如今看来,他的思想既超前又睿智。
强健的体质绝不是“一动不动”得来的,“生命在于运动”也绝非一句空谈。运动是人生命存在的表征,更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作为身体的主人,我们都得锻炼身体、照顾身体,让身体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生目的。“工作忙,没时间运动”“学业多,没时间运动”“太累了,不想运动”……诸多借口只会把身体推向疾病和亚健康。
纵观古今,不论是在文明古老的国度,还是在与世隔绝的土著部落,不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经过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凡有人类从事劳动的地方,就会产生体育运动,体育源于劳动,与劳动同在。
虽然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但他们在捕猎、采摘的过程中,练就了善跑能跳的能力。这也使得最古老的体育运动更多地体现为“走、跑、跳、投”之类简单、实用的项目。当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后,又有了标枪、弓箭活动;当人类到水里捕鱼捉蟹时,又学会了游泳、划船的本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鄂温克族人,一直过着游猎生活,长辈向年青一代传授的是跳高、滑雪、射箭等本领;太平洋岛屿上的密拉内西亚居民,从小就让儿童练习投枪、棍棒及攀树、掘土等技巧。诸多古老的劳动技能历经漫长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体育项目。
古往今来,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经波折。然而,正是这样的曲折进程,拓宽了体育运动的领域,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涵。“五禽戏”的应运而生,角抵、舞狮、蹴鞠等体育表演、体育竞技、体育康复等活动的萌芽、成长,令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
体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们将体育运动与生命、生活、精神、追求相结合,追求全周期、全人群的身体健康,就连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对体育运动也是十分擅长。他擅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在平均寿命不过40岁的古代,孔子活到了73岁,十分难得。据有关科学调查证实,定期参与体育锻炼确实有降低慢性病风险、对抗衰老、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
丰衣足食的现代生活,肥胖、亚健康等隐疾让健康显得异常宝贵。健康是生命、幸福和生产力的基础,是公民、社会、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缺乏运动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因素,美国把运动列为可预防死亡因素的第二位。“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良药”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毋庸置疑,体育运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显重要。“健康中国”理念一经提出,体育运动愈发炙手可热。国家将体育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互促互融。一边让体育发展直接服从和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另一边使“健康中国”建设为体育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代社会快节奏、强竞争、大压力的生活方式引发了部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继而产生的亚健康和生理疾病日益增多。对健康人群来说,体育锻炼是促进和维护身体健康最经济、最实用的手段;对亚健康人群来说,体育锻炼则是最有效、最安全的调理和矫正手段;对已患疾病的人群来说,在医生和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是治疗疾病、加速康复、提高带病生存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
“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提出,进一步肯定了健康不再仅仅依赖于医疗手段,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实现提前干预,增强全民体质,强化个体免疫力。
体育运动作为医疗救助的重要辅助手段,被医学界广泛推荐。“最美逆行者”钟南山院士就是体育运动的最佳代言人——84岁的他身体硬朗,风采依然。17年前,他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今年初,他又奔赴武汉,再战防疫最前沿,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身体状态不减当年。对此,他表示:“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动化生产让工作日缩短,余暇时间增加,人们对健康的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学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七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结语: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许多人把体育比赛的过程比作浓缩的人生,顶峰与低谷、顺境与挫折,短时间内体验一遍人生况味,确实有增广见闻、加深生命厚度的作用。只是体育之魅力,不仅能壮筋骨,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牢记体育教给你的道理:做一个真实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