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品牌 > 广州日报张昱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广州国

广州日报张昱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广州国

发布时间:2021-9-29 17:30:58   点击数:
彭洋预约 http://m.39.net/news/a_9385598.html

张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作为一种因共享海湾而形成的高度开放区域,湾区经济以其开放性、创新性、经济引领性为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流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带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产业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典范。与世界上发展成熟的湾区经济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在于其在一个国家的主权框架下,涵盖了不同制度、关税区和货币区的特殊格局。从湾区经济的开放性、引领性、整体性的本质出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典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上述制度差异带来的区域隔离,发挥粤港澳三地协调联动和互补性优势,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开放水平,实现大湾区内多元化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聚合裂变,由此形成创新发展生态、激发新经济形态发展的活力。为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协同模式问题。“一国两制”是一个在现实中不断发展、需要持续研究的重大改革命题。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经历了从功能合作走向制度合作、从互利合作走向协同发展、从经贸合作走向城市群建设、从市场主导走向政府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唯有进一步突破制度障碍,发挥多元化优势,实现三地发展路径与政策走向的合作模式的升级,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突破性发展。因此,在科学把握“一国两制”制度红线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粤港澳三地的体制对接与政策合作和协同模式升级,找准三地产业与空间合作的切入点与契机,可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最大的改革红利。

二是市场联动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低交易成本的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目标,也是最大程度发挥市场效率的关键。由于制度差异的原因,9+2城市之间形成了世界级湾区中最为严重的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商品与要素的自由流动,带来地区生产效率的损失。因此,破解大湾区市场一体化面临的深层障碍,充分借鉴国际湾区市场一体化的发展经验,探讨形成9+2城市之间的市场联动机制与相关政策措施,是打破粤港澳大湾区内市场严重分割,推动粤港澳内部市场联动与共同大市场形成的关键问题。

三是开放升级问题。湾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利用港口和对外枢纽的优势,形成触及全球的贸易投资网络,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核心辐射影响。粤港澳是我国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区域,珠三角城市以仅占全国0.58%的土地面积,形成了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对外贸易额、五分之一左右的利用外资额,香港更是世界级的自由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发生变化、中美经贸关系面临考验的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作用,通过改善贸易结构、提升贸易质量与效率、增强与新兴地区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商品与要素流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是创新发展问题。创新是湾区经济引领性的根源,粤港澳大湾区要承担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策源地。由于具有较好的市场规则与贸易基础、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年龄与教育结构良好的人口构成,近年来,在互联网应用技术推动下,新业态新模式在粤港澳地区爆发式增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抹亮色,更重要的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重塑了生产与交易的组织方式,为产业链升级探明方向。对大湾区范围内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态予以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pp/129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