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大学,都有一个医学梦想。
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医学院不仅每年能贡献出大量论文,还能为学校拉来巨额资金。医院织成的庞大网络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正因如此,上至清北复交,下至地方院校,在年前后纷纷上马医学院。
不少医学院与其他大学合并后,成为相对独立的存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医院医学院们的故事精彩纷呈——同济由于院校拆分而分属武汉与上海两门;华西与川大合校后,去年老校长又公开宣称要重新独立;清华大学与协和同床异梦16年,最终又重新倒腾出了一家清华大学医学院。
但与医学院的「吃香」相对的,是医学院的办学难度。
近日,巴德年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表示:「清华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到今天为止,它办了20年的医学院,但它的医学院要评估的话最多算B类。所以如果清华办20年,也只能进入B类。那么现在来所新办的医学院,他们能比清华办得更好吗?我估计没有可能。」
而与清华的「被迫」另起炉灶不同的是,中山大学在原有医学院老八校、实力强劲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位于广州)」的情况下,竟然在年进行自我分流,在深圳新建了一家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官方网站
「中大医」的横空出世震惊了医疗界,在震惊之余,也不禁让人揣测,一校两院、分散两地的布局,中山大学,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一校两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以下简称「中山医」)始于原中山医科大学,是传统的医学「老八所」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博济医学堂,年,博济更名为南华医学堂。年,孙中山曾进入这里学习。
年代的中山医拥有拥有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八位国家一级教授,是当时中国医学界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刚」,占到全国医学一级教授的近1/4。
1年10月,在全国的合校热潮中,原中山大学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并以基础医学院为主体,成立了新的「中山医学院」。主要负责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育及全校医科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任务,承担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并牵头组织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任务。
中山医承继了中山医科大学的医学传统与丰厚资源,在合校之后,迅速拉升了中山大学的排名,并在年的双一流学科评估中,一举贡献出两个双一流学科。
图片来源:年双一流学科名单
年,中山大学全面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与资源,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特区深圳另起炉灶,兴建新校区,重点发展医学学科。
年8月,中山大学正式发文,宣布成立基础医学院(深圳),同年,临床医学(深圳)首次招生。年5月,中山大学再次发文,宣布基础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整合组建中山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中大医」)。
可以肯定的是,从招生上来看,中山医与中大医源头上就分属两家。
以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年本科批次录取统计(广东)中数据为例:
临床医学-医学院(中大医)在年录取最低分为分,平均分为分,年录取最低分为分,平均分为分。
而临床医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年录取最低分为分,平均分为分,年录取最低分为分,平均分为分。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
在广东省内,两者之间是「录取分数」存在差异;但在广东省外,招生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在许多省份,中山大学都常常采取「轮招」的方式——即在该省份不同时招收中山医与中大医的临床医学(五年制)。
以北京市为例,年~年,中山大学分专业招生计划仅在北京招收中山医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与临床医学五年制,而并没有中大医(深圳)这一选项。
而年,在北京的招生才出现了医学院(深圳校区)这一选项,但同时,这年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却并不在北京市招生。
而以并非直辖市的安徽省为例,在中大医刚刚出世的几年里,中山大学在该省的分专业招生计划则更偏爱「中大医」。
年、年,中山医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当年并未在安徽省招生,招生的是中大医的临床医学,所属学院标注为:医学院(深圳)。
年安徽招生计划年安徽招生计划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想要进入中山大学学医的某些考生来说,当年能进入哪个学院完全「靠缘分」,而对于中山大学来说,无论出发点为何,事实上,这样的轮招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其拉平两所医学院之间生源上的差距。
光芒背后的中大医
在我们这个讲究传承的国家里,无论你身在哪个犄角旮旯,夜市上卖的烧饼都一定有乾隆赐名。
至于原理,在两千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讲解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中大医的官方网站上,中山大学着重强调了「中山大学医科」的悠久历史与辉煌历程,在发展规划上,不难看出,中大医并没有选择放弃临床医学这块人人争抢的主流阵地,但在其他方向上,则聪明地选择了「避其锋芒」。
中大医的学院简介中写道:医学院作为中山大学医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中山大学医科优良的办学传统,与位于广州的中山医学院平行建设,错位发展,在加强传统主流学科的同时,布局前沿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基础与临床医学学科的整合,重点发展感染与免疫、医学大数据与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科学、肿瘤生物学和代谢性疾病等学科方向。
事实上,从学生的培养上来看,中山医用其深耕多年的雄厚资源,无私地帮助这个新兴学院成长。
中山医校园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年9月,临床医学专业(深圳)正式迎来第一批学生,而根据培养方案,基础医学院(深圳)的学生前两年由中山医代管培养,直至年深圳校区全面启用。
事实上,由于深圳校区并未如期启用,中大医的几届学生都长期「寄养」在中山医,享受着中山医的资源与教育,甚至能够医院进行见习实习。
另一方面,医院也同为定点帮扶的关系。中山医附属的中山一院将点对点帮扶中大医的中山七院。
据中山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