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自此“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各媒体积极投身融合发展实践,在此过程中,各家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遇到过什么困难?对融合发展有哪些体会?接下来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将放在哪里?
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人民网传媒频道专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湖南日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东方网、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河北交通广播、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等八家媒体,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回答。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广州日报社社长杨清蒲记者:五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最突出的成绩是什么?杨清蒲(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广州日报社社长):广州日报创办于年,拥有1张主报、15张系列报、5份杂志和1个网站,它是全国成立的第一家报业集团,其控股的粤传媒是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多的地方党报之一,品牌价值达.75亿元。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在中央、省、市的领导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推进去产能、降成本,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媒体融合发展平台,着力构建“新闻+服务”运营模式,实现了将主力军转向主战场,实现了纸媒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在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党报传播力报告中,广州日报连续3年位居地方党报第一名。广州日报融媒体指挥中心记者: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杨清蒲:在纸媒时代广州日报创造过辉煌的业绩。这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在推进媒体融合中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体制机制的障碍,以纸媒为中心的体制机制严重制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广州日报的经营模式不同于一般地方党报,它是以商业广告为主要收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如何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因此,广州日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既有一般党报的共性问题,也有其自身的困难和巨大压力。广州日报融媒体指挥中心记者:您所在媒体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杨清蒲: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广州是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城市,敢为人先、开放包容是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我们继续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进行自我革命。第一,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第二,坚持推进传统媒体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集约瘦身。我们推进了印刷厂两厂合并,削减产能。对发行公司进行改革,优化站点布局,优化发行队伍,降低成本。对所属系列报刊进行整合,将10多家系列报、刊、网集合成4个板块,集约发展。第三,紧紧抓住体制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激发内生动力。我们进行了四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改革采编考核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既考核发稿量,更考核传播效果,取得了明显效果。考核试行的第一个月,客户端原创稿件增长30%,平均阅读量增长25%,爆款产品增长了一倍,此后传播力指数不断有新的提升。二是扎实推进机构改革。设立了全媒体编辑中心,实现纸媒和新媒体编辑一体化管理;设立了全媒体传播中心,组建了10多个垂直产品团队。三是着力打造市级融媒体平台,整合相关资讯和服务功能,打造以服务为特色的城市融媒体平台。第四是重构新闻+服务的运营模式,打通新闻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集团下属的微社区E家通已覆盖全市多个街镇,提供党建服务、文明实践、社区服务等项目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阳光下的广报中心记者:五年来,您对媒体融合发展最深的体会是什么?下一步着力点将放在哪里?杨清蒲:媒体融合改革是决定传统媒体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媒体融合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有效配置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一体化发展,做到一支队伍、两个平台,实现纸媒与新媒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此涨彼涨;必须在“新闻+服务”上下功夫,打通新闻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技术引领上下功夫,以先进适用的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着力做强做大微社区E家通,着力发挥市区融媒体中心平台功能作用,努力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