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生物岛已经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的热门之选。从10月1日起,没有预约停车位的车辆不得在岛内停留。
广州国际生物岛已经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的“新宠”。因为人气太旺,从今年上半年起,生物岛开始控制周末、节假日入岛机动车数量;日前规定又“升级加码”——从10月1日起,没有预约停车位的车辆不得在岛内停留。
这个以前被称作“官洲岛”的江心小岛,正在迈向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人家原来的规划定位是高科技园区,并不是景区,但从地铁四号线官洲站出来,生物岛一片鸟语花香,水墨园、揽胜园、叠翠园波光粼粼、柳枝低垂,绿道环绕、环境优美——因此周末及节假日常常车满为患,机动车乱停放、单车档违规经营、游客随意在岛内草坪上烧烤等也屡见不鲜,对岛上的环境、治安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
生物岛湿地公园-水墨园
规定听起来严上加严,但对待好东西就是应该视若珍宝,一个好地方也需要各方共同维护。从各地生态保护的经验来看,限制车辆、控制人流,是一个情非得已但又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利于环境的维持和生态的保护。
事实上,需要精心呵护的也不只是生物岛。当前,人们的休闲需求越来越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一到节假日也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对于它们,应该怎么加强保护呢?
以湿地为例,作为“自然之肾”,湿地对城市自然生态而言弥足珍贵。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类型丰富。截至年底,广州已建成湿地公园12个,今年还计划新建7个。对其保护,香港的经验值得借鉴。香港湿地公园从早期的鱼塘蜕变为一个世界级景点,其中离不开“关怀备至”的身影。比如公园为了哺育水草就花了长达7年的时间,为了维持生态只让三分之一的面积对外开放,并严格控制到访人数。另一方面,其宣传教育也让人印象深刻。香港每年约所中小学前往参观,接受免费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环保习惯。
此外,还有民间参与。据介绍,米埔保护区由政府委托给民间机构管理,合同每年一签;湿地公园的运营资金构成中,政府资助不到30%——这与当前很多湿地资源主要靠政府投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放眼全球,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生态保护也相当给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广州民间组织发达、公益人士众多,如何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力量,值得思考。
从海洋公园、维多利亚公园、香港动植物公园到湿地公园、米埔保护区,寸土寸金的香港,却给自然让出了广阔天地。对广州而言,其基础更扎实,资源更丰富,今后不妨不断借鉴各地经验,在突出特色、高效管理、开放合作、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让更多花红草绿、蓝天白云为广州的自然之美倾情“代言”。
重庆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