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日新媒体专电
清晨5点,东方既白。
晨曦中的天安门广场,一片忙碌。
人们在兴奋中等待一个重要的时刻——大约5个小时后,万众瞩目的“9·3”大阅兵,将在这里举行。
其实,早在午夜时分,天安门广场就已迎来各路媒体记者,他们一入席就开始紧张的工作准备:电视记者忙着架设、调试机器;摄影记者扛着长枪短炮,在不同位置和角度调试设备;网络和新媒体记者早已铺就线路开启电脑,一场场“在线直播”的视听盛宴即将奉献给亿万网民……
现场的保障人员、安全保卫人员,也各尽其职,有的忙着检查现场线路,有的忙着组织整理观众坐席,有的在现场排查工作细节。
天色越来越亮,在相对平静的准备工作中度过了一夜的天安门广场,也逐渐变得热闹。随着一辆辆大巴车驶入广场,参加纪念活动的普通观众陆续抵达现场,有序走上看台。
来自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局的一名女观众告诉记者,为了赶上今天的安检入场,昨天下班后没有回家,就在单位等着半夜出发,“大家都睡不着,一个个特别兴奋。半夜排队等安检,这会儿终于等到入场了。能在现场看抗战胜利日阅兵,多难得,一宿不睡,值得!”
广场东侧,徒步方队的战士们在此集结,他们陆续下车迅速整队,手持红旗的英武青年们就地开展训练,铿锵有力的口号在清晨的广场回荡。
忽然间,无数的人面朝东方,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或手机——第一缕阳光,正缓缓洒下来,照在一张张幸福、兴奋的脸上。谁也不希望错过这一美妙的一刻,纷纷用镜头记录。
医院的小李,是观礼台上的一名医务志愿者。“从之前的彩排到今天凌晨安检进入现场,心情一直难以平复,站在这里,现在太激动了!”他说,能和几百名医务人员一起见证今天的历史时刻,“真是莫大的荣耀!”
来自怀柔区龙山街道青春苑社区的工作人员喻俊生戴着军帽,帽子前边的五角星格外耀眼。用他自己的话说,很“应景”。他之前参加过国庆50、60周年大阅兵。对于参加这次阅兵,他说除了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外,更感觉到祖国的日益强大,“阅兵的准备工作越来越严谨,现场的各种服务措施也越来越人性化。作为不同时期阅兵的见证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喻俊生说。
运送观众和嘉宾的大巴,依次有序汇入广场。天安门广场,即将迎来历史性的时刻。(新华社记者罗争光、宋玉萌、朱斯哲、姜子炜、屈萌、孔祥鑫、彭昭之、才杨、王庆钦)
阅兵前的天安门广场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各界代表陆续前往观礼台。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这是观礼的嘉宾。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这是大会开始前入场的观众。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广场南北两侧,大家翘首等待庆祝活动开始。新华社记者刘铮摄于东红墙下铁架
这是大会开始前的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这是礼炮阵地。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这是国旗护卫队护卫国旗走向旗杆基座。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这是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这是在长安街旁的观众。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这是在国家大剧院前的观众。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天安门广场、城楼上,所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人民日报前方报道组)
出品/广州日报全媒体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整理编辑
治白癜风的药白癜风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