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朋友圈和师姐瞎掰,
97年香港回归那天干啥后来也干啥,
那天她在家看电视现在她在做电视节目,
那天我排队买《广州日报》后来我真去了做报纸、杂志。
这有趣的机缘巧合,
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和香港的几段故事。
年7月1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邮局排队买报纸的人龙,
那时候大家都说,
要买两份当天《广州日报》珍藏(那天分上午版、下午版,下图),
不仅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看,
日后也有升值潜力。
记得那天的报纸还有一张铜版纸印刷的大图(如下)
20年前,
恰是纸媒最风光的岁月,
恰是广州人必看《广州日报》的年头。
自那以后,
我似乎再没见到过上百人排队买报纸了,
依稀记得还有黄牛把排队买到的1元一份报纸,
炒卖到10元,
还有价有市。
虽然广州毗邻香港,
但我第一次踏足香港还是年。
那年夏天参加一个“穗港童心庆回归”的公益活动,
作为中学生代表到访香港,
我们还特别参观了香港《文汇报》办公室。
记得他们办公室很小,
在几层楼里囊括了编辑部、印刷厂还有小型博物馆,
传统的采编流程和老编辑的专业态度让我印象深刻。
虽然我工作第一年,
办公室就在《广州日报》印务中心,
每天都可以在观光电梯里“参观”纸媒历史博物馆,
但那次的参观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年的今天,
我没有买报纸,
甚至没有看到一份报纸,
定向推送的《广州日报》手机报也没时间看了。
一晃二十年,
纸媒在岁月的车轮下渐渐消失,
我们从报纸、电台、电视跨入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媒介,
AR、VR这些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更让传播变的越发超乎想象。
年7月1日的《广州日报》头版
社会正在以我们难以预估的速度发展,
下一个十年会如何呢?
我敢肯定,
哪怕我还在码字,
你也不是在这里读到的。
我今天去看了《明月几时有》,
20年后的我会做着与电影相关的事情吗?
谁知道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