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1时05分,伴随着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本报平昌冬奥会两位特派记者乘坐的CA航班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飞机在两个小时后降落在韩国仁川机场,从而正式开启了本报在平昌冬奥会的报道旅程。
平昌冬奥会是北京年冬奥会中国冰雪队伍的前哨战,更是正处于改革征程中中国体育的练兵场,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的历史时刻,自然需要处于中国改革前沿的华南媒体的见证。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冬奥会上,广州日报是唯一来到现场报道的华南平面媒体。事实上,广州日报更是最早报道冬奥会的中国媒体,早在年,新中国第一次派队参加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本报就已经作了报道,而从难温哥华冬奥会以来,本报是华南地区唯一连续三届冬奥会全程派出采访组的平面媒体。
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同机的几支中国雪上队伍除了必要的比赛装备外,最大件行李让人吃惊,居然是被子、床垫等起居用品。而今天正式向媒体开放的运动员村显示,屋子里的被子在比赛结束后运动员是可以打包带走的。根据组委会的介绍,平昌奥运村中共有8栋15层住宅楼,共计可接纳约人入住。不过,被子方面则是共准备了约套被子。众所周知,由于比赛项目时间不一致,因此运动员们离开运动员村回国的时间也不统一,允许带走被子后似乎后来者就存在无被子可用的情形。按照中国单板滑雪队队员的说法,因为运动员村内的设施还不全,不仅被子不足,甚至有些床连床垫都没有配备,因此他们作为开幕式前来的队伍有些生活起居品就需要自己携带,“说实话,我们这些年出去参加比赛,运动员居住的生活设施最齐全的还是要数我们中国,其他国家都是会存在一些不足。”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