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特点 > 读懂广州由来,见证沧海桑田的古海岸遗迹

读懂广州由来,见证沧海桑田的古海岸遗迹

发布时间:2019-7-12 12:44:10   点击数:

在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中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界处西北侧,有一处新建不久的七星岗古海岸遗迹公园。与广州许多赫赫有名的公园相比,它不起眼,但在“行家”眼中,它可了不起,堪称“世界级”。

它就是世界公认的最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迹,据现今海岸约公里,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海洋在广州造成了多样的地质奇观,它所留下的遗迹成为广州自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读懂“广州”的由来,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

年,艰难时世中的惊人发现

年,对国人来说,因“七七事变”而令人铭记。也是在这一年,在距离卢沟桥约公里的广州,一位归国的地理学家有了重大发现。

经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赵焕庭的记述,我们可以回到那一年的5月14日,回到吴尚时发现七星岗古海岸遗迹的那一天。

当天,吴尚时在勷勤大学新校址(即今海珠区石榴岗一带)西北约1公里的七星顶(即七星岗)南麓,发现了一组侵蚀地貌,包括有侵蚀台、陡崖、崖下岩洞等。显然,这是一处完整的、典型的海岸侵蚀地貌。他写道:“综合台地、悬崖、岩洞三点观之,吾人可决定台地为海蚀台地,悬崖为海崖,而岩洞则为海洞也。”

吴尚时随即用中文和法文写成短文,在中山大学日报上发表。于是在七星岗海蚀地形发现6天后,就迅速被公诸于世。

赵焕庭引用了吴尚时夫人李慰慈的回忆:“这个发现,使他多么惊喜,广州附近,多少万(按应为千)年以前原来是一片大海,现在找到确实证据了。”这是专属于科学家的兴奋。

随后,吴尚时又发现了石榴岗赤沙滘东的三处小丘麓古海蚀洞群,“海洞更为发达,一隅之地,共有4个之多。其北约1km之地,更有海堆之沙堤,保存完好。”

▲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记录的年时七星岗古海岸情况。

沧海桑田,一至于此

吴尚时的发现对当时的中国科学界来说,可谓来得及时。学者们指出,20世纪早期的中国,刚从西方引入现代科学,学术上“言必称欧美”,公认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彼时“中国海岸以杭州湾口舟山群岛为界,以北属上升海岸,以南属下降海岸”的论断。广东地质学界也发生了珠江口有无“三角洲”之争的辩论。

七星岗古海岸遗迹的发现颠覆了西方学术权威的观点,也让珠江口有无“三角洲”之争的辩论没有了市场。这一发现确证,海水曾经深入至广州,为珠江三角洲海陆变迁竖立了标志,奠定了“三角洲说”的物质基础。

它的发现也印证了中国古籍的准确性。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南越列传》记述,番禺(今广州)城北面为南岭余脉,城南临南海。

据推测七星岗、松岗和石榴岗一带年前仍为浅海,年前在市桥台地周围包括七星岗、松岗和石榴岗一带多已成陆地和发展农耕。沧海桑田,一至于此。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

近在眼前的海陆变迁史

学者们指出,作为我国第二大河口三角洲的珠江三角洲,是由东江、西江、北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是海陆交互作用的产物。历史上海岸线变迁频繁,古海岸遗迹现存数量仍有不少。

仅在广州,除了七星岗,还有南沙黄阁镇古海岸遗址,番禺莲花山古海蚀崖,增城新塘镇天后宫古海蚀地貌等。

附近有佛山南海区松岗镇石碣古海岸遗址,南村镇藤冲石岗海蚀遗址,石湾石头村海蚀遗址,顺德区龙江镇锦屏山北坡海蚀遗址,中山黄圃镇石岭海蚀遗迹等。

地貌包括了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积沙堤、狭长封闭洼地等。它们形成的时间,大约在距今-年。

▲英国画家托马斯·丹尼尔年画的莲花山。

意义远不止见证了沧海桑田

学者们指出,古海岸遗址的重要意义,远不止在“沧海桑田的见证”这么简单。它们可以为古代海岸线的进退、珠江口古海湾的变迁、古代海平面的高低,及气候变化、平原堆积、土壤污染元素来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它们对于预测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借鉴价值。

位于狮子洋畔的番禺莲花山,是广州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今天这里以“古采石场”闻名遐迩。很多人都知道,包括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的建造,用的就是这里的石头。这里的莲花塔作为广州三塔之一,也盛名在外。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的是,这里还有受海浪侵蚀而成的古海蚀崖、海蚀洞等古海遗迹。

专家指出,莲花山古海遗迹主要分布在莲花山及其西部丘岗马鞍岗、飞鹅岭南部和浮莲岗一带,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两类。海蚀地貌在莲花山东麓、西南麓和浮莲岗东麓都有发现,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石楼镇至陈戴巷村以南的海积平原上。

在这一带,海水大约在年前才从古海湾中退去,秦汉时石楼南部和茭塘西部开始出现小片平原,唐末至宋代,莲花山茭塘以东的平原才逐渐形成,市桥台地东部的许多居民点也在此时才建立。莲花山水道以东的海心沙和江鸥沙等则在最近年以来才形成。这是近在眼前的由海成陆的历史。

▲龙穴岛海积沙滩南沙人复原像

珍贵而分散的古海遗迹如何整合保护

广州拥有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自从化天堂顶,至南沙区龙穴岛,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岩石、构造行迹和地貌景观等地质要素组成了约公里断续相连的绵延山脉条带。在这条蜿蜒曲折的条带及其两侧,生态环境优越,遗迹类型众多,有些地质遗迹景观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塑造它们的自然力量中,随处可见海洋的伟力。

南沙黄阁镇旧名凤凰阁,宋代简称凰阁。据《小榄麦氏族谱》记载,中原人麦氏五兄弟携家眷二百余人迁此地定居,并于咸淳九年()改凤凰阁为黄阁,隐喻相府台阁之意。另一王姓,先世籍太原,于宋时入粤。他们的到来,是岛丘错落的古海湾变成广袤平原的必然结果。

据专家的考证,在黄阁乌洲岗东侧、小虎山南及大海岗东的海蚀洞、海崖及海蚀平台,乌洲岗、蕉门口蚝壳带,足以证明南沙曾经是浅海湾区。在黄阁梅山出土的双肩石斧和陶片,均为新石器时代器物,证明在四五千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生息。

位于虎门水道要冲的大虎岛、小虎岛和龙穴岛,民间一直有“龙争虎斗”的传说,寄托了出海远洋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大虎岛临珠江仍有现代海蚀崖、海蚀穴和海蚀平台。小虎岛则由两条连岛沙坝把大湾岗和小虎山自然连接而成。龙穴岛除了有海蚀地貌,还有海积沙滩。从地质的角度看,这几处的海蚀、海积遗迹,也是非常珍贵的。

不过专家们也指出,广州的海蚀遗迹虽然丰富且分布广泛,但相对来说每一处的规模都不算很大,这给它们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对一座有着悠久海洋开发史的城市来说,它们又是可贵的自然标本和旅游资源。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形式将其综合利用,进行可持续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不但具有经济、社会上的意义,也为广州保留下了基础的自然资源。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黎启

温馨提示

文中图片版权归属来源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精彩

?别留恋春节假期,3月的广州文化活动继续精彩!

?攻略

广府庙会精彩持续,先带你如临其境逛一逛!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的求索之路:努力成为南国戏曲“大演员”

?收好这份免费开放日名单开启广州年博物馆之旅

?春节闹书荒?还好有这份图书馆年度借阅榜单

?展讯

18、19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展,再现丝路繁荣!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光疗是怎么回事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td/1041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