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变老?
目前科学界主流学说
都认为人的衰老
实际上是细胞水平上的衰老
人类能实现长生不老吗?
如果将人类实现长生不老的过程比喻成一部73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目前人类科学的研究已经“拍”到了第15集:
组成人类身体的细胞
已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而这种“青春永驻”的细胞
就是干细胞
一般细胞分化后,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完全丧失了再分化的能力,这样的细胞最终将衰老和死亡。
然而在一些动物体乃至人类的发育过程中,体内却始终保留了一部分永远处于未分化状态,不衰老,青春永驻的细胞,这就是干细胞。
用化学药水给细胞“洗澡”两次
即可让细胞“返老还童”
“变”回干细胞
广州人家门口的这家研究院
开发了制备干细胞的新方法
让这出“长生不老”的电视剧
又往前走了一点
01
广州科学家发现细胞界“神仙水”干细胞又叫起源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潜在功能,理论上讲,干细胞可用于治疗:
老年痴呆症
糖尿病
心肌梗死
解决肝脏器官移植等问题
为了将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日本科学家、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山中伸弥曾利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运送,但具有潜在的致癌隐患,对于临床应用有较大风险。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5年攻关,开发了简单、高效、标准化制备干细胞的方法,只需要给细胞用两种不同的“药水”依次“洗澡”,便可以将体细胞“返老还童”到干细胞的状态。
裴端卿团队
和过去的办法相比,这一方法比简单、高效,所需的初始细胞量少。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多种体细胞类型“返老还童”,包括在体外极难培养的肝细胞。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裴端卿研究员、刘晶研究员。广州生物院李东伟博士、余胜勇硕士、博士生曹尚涛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经费支持。
相关成果于年4月6日零时在线发表在国际干细胞权威杂志CellStemCell(细胞·干细胞)上。
“返老还童神仙水”是怎样炼成的?戳我看科普
02
从研究玉米到乙肝肿瘤永生是否让人形同僵尸,生活从此没意义?如果有长生不老键,你会选择按还是不按?
领衔整个研究团队,做出如此重大研究成果的裴端卿就曾在一档全国性科普综艺节目中,选择“勇敢按下去”。
裴端卿在电视节目中演讲
年端午节出生的裴端卿,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19岁从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毕业时,裴端卿就成为了该校历史上唯一一个考取生物领域的第一个公派留学项目CUSBEA的学生。
在裴端卿前后几年
考取了CUSBEA的还有
饶毅、施一公等
一众生命科学领域顶尖专家
随后,19岁的裴端卿和其他49名幸运儿一起被送为广州中山大学集中学习一年,进行留学前英语培训和申请学校准备。
也是这一年,南国的美丽风景与羊城的风土人情给第一次来广州的裴端卿留下了极深印象。
年,20岁的裴端卿来到美国古老的常青藤名校,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裴端卿一开始继续在农学、植物学领域继续深造,在美国2年后,裴端卿开始转入人体健康研究。
年,当时在研究金属蛋白酶与肿瘤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裴端卿,被邀请参加清华校庆。同年年底,裴端卿被清华大学特聘“长江学者”引进回国,筹建清华大学生物实验室,随后受邀进入中国科学院。
当时,中国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还从处于空白,裴端卿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始进行干细胞研究。
03
家门口的“长生不老”研究院年非典过后,中国科学院与广州市政府谈论成立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首任院长陈凌博士正是裴端卿CUSBEA的同学。由此,年,裴端卿来到广州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报到,在广州待了14年。
如今,裴端卿团队的研究是神经干细胞来治疗老年痴呆症。他的团队成员充满活力,最年轻成员只有22岁,“30多岁的是教授、副教授,40岁的则是教授和研究员”,裴端卿说。
裴端卿希望有些像老年痴呆症等特性疾病,可以通补充干细胞治疗的解决,这种新型治疗方式叫再生医学。比如,老年痴呆症是患者的神经元不行了,如果恢复或补充神经元,应该可以把疾病治愈。
“我们解决的是未曾解决的问题,知道的是别人不知道的知识”,裴端卿说,在全世界干细胞领域,中国和广州的团队研究从一开始就已经是探路者,前面没有任何知识可以借鉴。
生活中的裴端卿,依然喜欢晨跑、有空与朋友聊天、偶尔写书法字,读英文原著的古罗马历史。在飞机出差间隙,他爱看《星际旅行》这类科幻片,思考人类未来。
但他不喜欢看电视剧。相比看电视剧,他更喜欢当创作剧本的人。如果把全人类的长生不老之梦比做一部73集的长篇连续剧,裴端卿认为人类现有的科学研究现在已经走到了第15集。
“在前线的一流科学家,光是聪明不够,还有有勇气、有想象力,主动的去挑战未知世界”裴端卿说,从15集到73集是漫长过程,“虽然还不知道第16集的具体情节和人物故事,但大体的方向已经确定。”
目前,在干细胞领域有多个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奖,裴端卿认为在15集以后,也将陆续有诺奖获得者来自干细胞。
他坚信在有生之年,全人类可以看到“这部73集电视剧”的大结局,而这其中重要的几集中,将有中国科学家的身影。
在广州参考·广州日报对裴端卿的专访中,裴端卿曾表示他们的团队也愿意回答广州市民的科学问题,作为科普的一部分。在公众开放日时,可以让大家近在咫尺来参观。
裴端卿表示,在广州生活13年,在任何场合,如果有广州人知道他做了生命研究,就会好奇,对他有亲近感。更重要是,广州市政府支持我们的发展。十多年来,在这种包容环境下,受益匪浅。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王丹阳、罗桦琳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方金镕
部分资料据新华社科普中国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只看白癜风的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