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特点 > 丰顺这位村书记上了广州日报

丰顺这位村书记上了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0-8-9 17:39:15   点击数:
请问白癜风易于和哪种疾病混淆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yuhoubaojian/22701.html

《广州日报》

茶背村地处丰顺县留隍镇东南部,10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内总共有7个自然村。年5月份,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道办事处开始对口帮扶茶背村。狮头鹅养殖振产业、扶贫车间促就业、亮化工程保民生……如今的茶背村已褪去贫困村的身份,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

茶背村

张杰峰年12月到村子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次年5月中旬开始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回首自己的扶贫工作,张杰峰称自己是“点灯人”,“从基层党建到产业发展,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从贫困户过上好日子到形成好理念,我只不过是为村子和贫困户点起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张杰峰(左)走访茶背村贫困户

“扶贫车间”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茶背村全村的山地面积.82亩,耕地面积.17亩,人均耕地面积仅约0.4亩。张杰峰说,耕地面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内第一产业的发展,加上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如何解决贫困户的生存和就业问题,一时让驻村扶贫工作队头疼不已。

在调研过程中,工作队发现村中有一个生产线材的小作坊,规模虽小,但业务量却很大,每天加班加点赶货出货。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实际情况,工作队萌发了成立“扶贫车间”想法,经过多次沟通协调,老板胡君铭同意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年7月中旬,工厂因业务需要帮忙解决了3名贫困人员就业。

茶背村“扶贫车间”

为了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工作队队员多次到深圳、潮州等地洽谈,年8月底初步谈拢一家潮州企业,愿意将其深圳工厂的一条生产充电宝电源线的生产线转给村内工厂生产。有了足够大的生产线,工厂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铭信线材加工厂“扶贫车间”正式成立。

张杰峰说,自从开始对贫困户提出“扶贫车间”的想法时,很多贫困户因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觉得扶贫就是直接给他们送钱、送物,不理解也不支持;经过村干部多次对贫困户做思想工作最终才能得以实现车间运作,成功解决14户贫困户15名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尽管如此,有几名贫困户仍以工作条件比较简陋、工资较少等借口退出。

村民在“扶贫车间”内务工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吸纳更多贫困户到这里就业,年1月份起,张杰峰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改造车间消防工程、为贫困人员购买保险、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让贫困户找到归属感,同时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或非贫困户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最大的发挥“扶贫车间”的作用。

张杰峰介绍,至年4月,在“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元左右。目前在此务工的贫困户共有11人,非贫困户40人左右,每月设有员工优秀奖和进步奖,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他表示,未来计划在当地镇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扩建车间生产,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更多就地就业的机会。

村民在“扶贫车间”内务工

扶贫先扶志,实现脱贫率%

“贫困户靠什么增收致富?如何确保他们不返贫?群众物质上富起来之后精神家园如何建设?”从进驻茶背村的第一天开始,这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张杰峰脑海中。

由于多次到贫困户胡秋权家里走访调研,张杰峰对胡球权家门口那条50米的泥土路再熟悉不过。张杰峰介绍,家住茶背村树德楼自然村的胡秋权靠简易务农,偶尔做些零散工作来维持生活。原本正常的生活,因母亲胡秀玉的长期慢性病被打破,胡秋权为母亲的疾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四个女儿最大的就读初三,最小的刚上三年级,四人的上学费用也令胡秋权头痛。加上爱人需要在家照顾老小无法外出工作,家庭收入全靠胡秋权一人支撑。

贫困户胡秋权

年,适逢村内狮头鹅基地收益良好,张杰峰劝说胡秋权到基地上班。刚开始胡秋权对此有抵抗情绪,经过多次上门劝解开导,胡秋权才同意接受培训。之后张杰峰亲自带领村干部,多次对胡秋权进行狮头鹅养殖技能培训。但因狮头鹅养殖需要较高的养殖技能和较长的回报时间,胡秋权再一次推脱掉狮头鹅养殖项目。

由于潮州市城区距离茶背村只有半个小时路程,张杰峰和村干部们经过多次商量讨论,决定根据胡秋权现有的技术和意愿,帮助其在潮州市一间纸箱包装厂务工。如今,胡秋权每个月在厂内可获得元的固定收入。

张杰峰走访胡秋权一家

除了工作之外,四个女儿的学习与母亲的疾病,是胡秋权最大的牵挂。张杰峰介绍,工作队根据政策安排,每年向他的四个女儿提供政策性助学资金每人元,帮助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减轻了胡秋权家的家庭教育支出经济压力。同时,通过为胡秀玉提供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补助,胡秋权一家省下了近四万元的支出,大大减少了家庭的负担。

“比起以前,真是幸福多了。很感谢张队长对我们这么久以来的关心和照顾。”胡秋权说,一家人现在对生活充满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劳作,来养活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这种感觉非常踏实。

张杰峰走访茶背村贫困户

据了解,到年年底,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户人,全村脱贫率%。回顾村内贫困户的脱贫历程,张杰峰感慨道,很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物质缺乏是一个方面,但更多的是缺乏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扶贫先扶志,就是要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说,如今贫困户的斗志树立起来了,观念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他们也就不会坐等别人送钱送物上门,而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坚信他们会逐渐走上富裕之路。

“数”说茶背村扶贫

%:年年底,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户人,全村脱贫率%;年12月,茶背村正式推出贫困村行列。

: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投入建成狮头鹅养殖项目与光伏发电站项目,参与天亿项目与丰顺宝力混凝土公司项目等,为茶背村的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提供元的分红。

茶背村狮头鹅养殖基地

:共投入资金23.5万元用于茶背村2.5公里主干道的盏路灯建设,极大方便村民群众夜间出行。

51:驻村扶贫工作队搭建起铭信线材加工厂“扶贫车间”,为村内11名贫困户与40名非贫困户村民提供在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22:投入资金17万元用于22户危房贫困户进行修缮、重建启动资金,实现对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现村辖区全部危房已改造完毕。

2.6:共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村2.6公里道路硬底化建设,极大方便村民群众生活、生产。

茶背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共投入资金65万元用于茶背村建设一个集公共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及村委办公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村民群众办事、休闲、娱乐以及党员开展党员活动等带来便利。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王晨阳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晓宜、徐静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编辑温翔茵图片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琳潮客汇编辑叶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td/1090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