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特点 > 这片能拍出来就很牛X

这片能拍出来就很牛X

发布时间:2021-2-27 21:59:09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用的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098.html
前几天,我看到一条新闻截图,内容是一位记者深入到巴西的贩毒集团内部进行采访。记者问一名毒贩:如果你可以重新选择,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名毒贩回答他:我小时候想要读书成为一名消防员,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救人。如果不是亲眼看完了这段采访,我真的很难把这些话和一个亡命之徒联系在一起。在搜索引擎里键入“毒贩”两个字,会看到的是十足的“恶”,包括很多影视作品里,所展现的也都是一幅幅心狠手辣、穷凶极恶、吃得过饱的模样。但这段采访却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事实上,我们这曾经有人拍过有关于这类人的纪录片,无比的触目惊心,真实到让人半天说不出话来。那就是周浩导演的纪录片《龙哥》。在年的夏天,导演周浩无意中在《广州日报》头版下一个不起眼的通栏里,发现了一栋位于列车轨道旁的烂尾楼。直到来到这个地方后,周浩才发现,这栋烂尾楼真是不简单。楼里所有的门都被人用砖头给砌上了,封得严严实实,一般人根本进不去。因为里面藏着一群贩毒的人。在这群人之中,有一个人看上去跟其他人不太一样。别人都站着,只有他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手里面还夹着一根烟,看起来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要体面。用同伴的话来说,他是“垃圾中的精英”。纪录片的开头,他站在一座天桥下,从口袋里掏出二十五块钱,施舍给两个染上毒瘾并患得艾滋病的将死之人。让他们拿一包货(毒品),临死之前再“爽”一次。紧接着,他又帮忙打电话给他的家人,让他们来见他最后一面。大概是由于家里人不太情愿,以至于他蹲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劝了老半天。随着片名的出现,我才明白,原来这位“垃圾中的精英”是一个名叫阿龙的毒贩。人称“龙哥”,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一个同意被跟拍的毒贩。在龙哥身上,我们就能见识人这种动物到底是有多“复杂”。这种复杂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身上有着好几重身份。他是个贩毒的,手里有货,掺点儿面粉零零散散卖给周围一些吸毒成瘾的人,赚个差价。90年代初,龙哥跟父亲闹了矛盾后从老家大连跑出来谋生,做了几场失败的小生意,最后“不得已”干起了这个行当。整天跟这些东西打交道的人都清楚这玩意有多害人,所以大部分贩毒的只是单纯为了赚钱,自己从来不碰。但龙哥不一样,他还吸毒,以贩养吸。无论到哪一座新的城市,他总是能凭借着灵敏的“嗅觉”迅速闻到毒品的所在地。尽管整天喊着要戒,还特地花钱买了几瓶缓解毒瘾的药,让周浩用摄像机帮他记录自己戒毒的过程。可是在毒瘾面前,人的意志力远比想象中要脆弱得多。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吸食海洛因的人描述犯毒瘾的感觉,就好比千万只蚂蚁在你的骨头上爬行、啃食,让你感到痒,痛,麻,却没有任何办法解决。所以一转过身,龙哥又忍不住把一根针管怼进大腿动脉,眼睛渐渐眯起来,紧接着就是飘飘欲仙......那种感觉用龙哥的同伴“小迷糊”的话来形容就是:一针打下去,什么都解决了。可是,边贩毒边吸毒的生活经常是入不敷出的。实在碰上过不下去的时候,龙哥就会带着身边人重新“开工”,去偷东西卖了换点钱。这些事情干多了,经验自然也变得丰富起来,每当在拿货或偷东西被抓住时都有一个惯用的脱身手段。那就是趁派出所的人不注意,吞下一些能要人命的东西,然后威胁警察把自己放了。什么贴片、刮胡刀、打火机之类的东西他们都吞过,“小迷糊”一脸得意地声称:这一招人人都用过。说到这儿,龙哥也抱着一幅不以为然的姿态面朝着镜头,仿佛在展示自己的成就:我吞过七把牙刷。其实类似于开头在天桥底下的“好人好事”,龙哥干过不少。有时候他像个普度众生的活菩萨。明明自己都吃了上顿没下顿,却经常把在外面吃剩下的饭菜打包回去分给那些吃不上饭的人。看到年轻小孩吸毒,还会充满正义地上前,一脚把对方踹开。但这些举动又都完完全全展现在了镜头之前,在他清楚自己被拍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很多时候,你又会觉得他是个极其虚伪的人。大部分时间,龙哥都是在表演。演自己的善良、可怜、凶狠和没心没肺,真真假假夹杂在一起,始终给人一种摸不透的感觉。甚至因为他的存在,会让人觉得好与坏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清晰的界定。由于龙哥本人的“复杂性”,也直接导致了这部片子的拍摄过程变得相当艰难,历时多年。因为每拍摄一段时间,龙哥就会突然消失,过一阵子又用一个新的电话号码重新联系上周浩,再次出现。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自己与龙哥之间的关系,周浩说:十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就是他能找到我,我找不到他。而龙哥每一次重新拨通周浩的电话,目的也只有一个,又缺钱花了。所以,这部纪录片的英文名叫做《Using》,既指“吸毒”,也意味着周浩与龙哥之间的相互“利用”。周浩想拍龙哥。而龙哥可以时不时卖个惨问周浩要点钱花,他的虚荣心也从一个社会底层之人拥有一个记者朋友这件事上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到了纪录片的后半段,随着导演自己进入摄像机之中,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没有消解掉纪录片所需要的客观性,反倒实现了“记录”二字本身的意义。自此,二人之间“利用”关系也体现得愈加明显。有一次,龙哥以“周浩是自己的朋友”为由想要送相机给他,劝周浩放心收下,理由听起来极其可笑:这是从商场偷来的,不是从别人家。在某天夜里,周浩突然接到龙哥的电话,称自己在派出所吞了刀片,再不做手术就会没命。结果周浩刚一到,鼻头泛红的龙哥眼泪刷得一下流了下来,说着说着还从嘴里像模像样吐出了几口鲜血。要不是后来看到龙哥的女人阿俊告诉周浩,那些血是他提前用针管从身上抽出来含在嘴里的,为的就是骗周浩两百块钱。想必看到那段的人多多少少会被他表演出来的可怜给打动。或许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生过无数次,再加上长期相处下来的了解,所以龙哥能骗得过别人的眼睛,唯独骗不过周浩。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周浩最终都会掏出钱包给他取出不多不少的两百块,同时也会很清楚地告诉他:我不是傻逼。可惜没拍多久,龙哥再一次地消失了。这一次,他走得很决绝。从阿俊口中得知,他在大年初一早上拿走了阿俊钱包里所有的钱走掉,一分钱都没给她剩,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片子的最后,龙哥站在墙沿上小心翼翼地行走。墙沿的宽度看上去比他的脚长还要短,稍一不留神就会摔下去,摔个头破血流......那种状态其实就是他一直以来的生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其实他完全有更好的选择,可以落地,走更平坦的路,可是偏偏任由欲望牵引自己。正如周浩所说,他不断地往一条路上,他一直在走走走,我想拉他,不管我是有意的拉,还是一种下意识的拉,还是一种用心的去拉他,但是我怎么拉也拉不回来,然后我就看到他越走越远,越走越远。至于龙哥本人,也没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局,转速过快形成了强大的离心力,结果必然是失控。年的春天,因为身上携带了克海洛,龙哥在云南的一辆公共汽车上被警方抓进了监狱。一开始判了死刑,最后又改判为死缓。最后,在看守所打来的电话里,他只跟周浩留下了八个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按道理说,面对这样一个人,观众只可能会产生“可悲而又可恨”的情绪。但看完这部片子后,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个画面。一个是,龙哥吞下刀片找周浩要钱的那个夜晚,他的房间里有一只白色的小狗,那是他和阿俊一起养的。这个人自己都快没命了,却抱着小狗关心地问道:啊,宝宝,怎么不吃也不喝。另一个是,和他一起偷盗的“小迷糊”每次开工前都不忘给他养的金鱼换水喂食,保佑自己平平安安。他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它是一个生命。在这两个片段里,我闻到了“人味”。也是在这一刻,我开始相信开头那个巴西毒贩曾经真的想过成为一名消防员。当然,周浩用他的镜头让我们看见龙哥们的生活,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去同情或批判这些堕落之人。他只是为了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人都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这些人不止是精英与社会名流,也不止是你我,还有毒贩、有赌徒、有妓女、有小偷......虽然像他们这样的人丝毫不值得赞扬,但你依然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要接受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更何况,大家都一样是“人”,人性之中的善与恶也是一念之间。即便你能保证自己不去贩毒吸毒,但谁也无法保证我们不会在其他事情上成为“龙哥”。而且,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真实发生和存在的,会在生活中继续。因为拍摄《龙哥》这部片,周浩与阿龙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言喻的联结。后来的这些年,从导演周浩的微博里还能断断续续搜寻到龙哥的消息:年,5月20“昨天,接阿龙来电......说刑期已经减到19.5年,自己头发差不多都白了......说有很多话想和我说。末了,仍然是希望我给他寄点零用。”年,9月22日“四个广西南宁未接电话,以为是什么骚扰电话。结果接到两个短信。阿龙急着告诉我他被调到广西了。十多年了,他永远有办法找到我。”年,2月3日“龙哥又来电话了......狱中大家都戴着口罩......每天看电视,会组织大家做操。还说,这是十多年来难得的好日子......”往期文章:这片把中国农村的性事拍透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td/1194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