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特点 > 六旬糖友反复低血糖,原来因为胰岛素不合适

六旬糖友反复低血糖,原来因为胰岛素不合适

发布时间:2021-3-24 18:32:45   点击数:

在糖尿病日义诊现场,临近结束,大家都忙着合影、领餐,一位糖友拿着一袋检查报告在义诊台附近徘徊。广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看到后,主动询问他是否有问题,阿叔这才说起自己的困扰。

患1型糖尿病二十多年

身体状况良好

黄叔今年62岁,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从确诊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黄叔一直感到很奇怪,1型糖尿病不是小孩子得的吗,为什么自己一把年纪还得1型糖尿病?但追究原因也无济于事,黄叔只能接受现实,积极治疗。

据黄叔介绍,虽然患糖尿病已有二十余年,但是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工作时就非常热爱运动,体力不输年轻人。自退休后,每天坚持打乒乓球2小时,打败一众年轻人。

除体力很好外,黄叔的检查报告也非常“漂亮”。今年10月,医院做了全面体检,眼底、肾功能、神经等容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部位均无问题,仅血管出现少量斑块。

既然身体状况如此好,黄叔为什么烦恼呢?

黄叔在记录陈小燕的建议

无常见糖尿病并发症

但有致命并发症

从确诊之初,黄叔的胰岛功能就几近于无,一直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起初效果还不错,但是从前段开始,黄叔就开始出现反复低血糖的情况,时不时有出冷汗、心慌等不适,甚至会出现濒死感,这让黄叔感到非常恐慌。

前段时间,黄叔就低血糖问题就医。在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医生为他更换了胰岛素。“换了胰岛素后,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是仍然时不时会发生。”黄叔烦恼道:“我知道今天这里有糖尿病义诊,医院的医生过来,所以就带着检查报告来试一试。我不希望我以后都这样(时不时发生低血糖),其实我对医生能改善这种情况完全没有信心。”

陈小燕仔细了解黄叔的情况后表示,黄叔是1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功能完全丧失,也就是体内不会分泌胰岛素,这种情况相对于过量分泌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发生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几率会更低一些。所以,黄叔的体检报告中,除血管初步出现斑块、硬化问题外,几乎没有发现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当然,这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检查方法的敏感程度不够,黄叔尚年轻,以及他没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生活方式比较健康等,不管怎样这是非常幸运的。

黄叔在展示自己的血糖记录本

但是观察黄叔的血糖记录本,可以发现他属于“脆性糖尿病”,即血糖波动非常大,尤其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是会致命的,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的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大脑细胞缺氧,从而发生相当于脑血管闭塞(中风)的脑损伤。

所以,黄叔虽然没有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却有会致命的反复低血糖,处理这个问题迫在眉睫。

发生低血糖

要注意胰岛素不合适

那么,黄叔为什么会出现反复低血糖呢?陈小燕介绍,查看黄叔的病历发现,黄叔之前用的是诺和灵50胰岛素,之后就医更换为门冬30胰岛素,这两个胰岛素其实都是针对还有部分胰岛功能残留的患者。简单而言,它们都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并不适用。也就是说,黄叔一直在用着不适合自己病情的胰岛素,自然引发了频繁低血糖的发生。

陈小燕介绍,这两种胰岛素起效的节奏与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理需求不一致,自然效果不如人意。门冬30胰岛素相对于诺和灵50胰岛素而言,其中的短效成分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短,所以黄叔在更换胰岛素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有所减少,但其实仍然是不适合的。

专家建议

根据黄叔目前的状况,保险而又性价比较好的方法是佩戴胰岛素泵,通过个性化地设置胰岛素的全天分布剂量以及进餐时的剂量,能比较好地模拟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特点。如不愿意佩戴胰岛素泵,则需更换胰岛素种类,比如选择一天打3次的餐前短效胰岛素,加上每天1次的覆盖全天的基础胰岛素,这种方法虽然较为繁琐,但可以配合人体一天之中的血糖波动,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随着新型胰岛素的涌现,越来越多的、更人性化的胰岛素可供糖友使用。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像黄叔那样的“脆性糖尿病”也能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及寿命。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殷鑫

通讯员/韩文青

图/来源网络

编辑/殷鑫

文章精选

1.得了糖尿病,嘴却越来越馋?与其忌口,不如吃得巧

2.橘子品种多多,甜度不一,但都对血糖影响较小,糖友食用还对眼睛有益

糖知食

3.糖尿病日众多糖友欢聚一堂,79岁阿姨携老伴免费体检,94岁阿伯获陈小燕签名赠书

长按添加关于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td/1220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