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的确存在早期规划不足的问题。
有些规划不足的问题是可以补救的,例如:
1号线和5号线在中山八-陈家祠这一段无交点,造成本来一站的距离要多坐4站+两次换乘,这还是8号线西村站开通之后补救的结果,以前只有2号线的话更麻烦。
2号线(包括8号线晓港-琶洲)受各种因素影响无换乘预留,部分站台缩骨。
号线受编组、支线、体育西路站台设计等因素影响,北延段运力受限;贯穿中轴线加上客流预测失误造成高峰期乘坐体验十分地狱。解决办法是修平行线分流+拆解支线。
6号线之前修建的站受港铁影响无厕所,后新修换乘站可部分弥补。
有些早期规划不足、补救难度很大的线路,例如:
4号线长距离站站乐,4L小编组,且作为早期郊区线不直达市区;另外不像14号线、21号线有快慢线,并且未来能接上11号线环线,造成4号线北段客流难以分流。目前主要坑点有万胜围、车陂南和黄村,以后1号线开通可能加上车陂。
广佛线作为一条日均客流量超过40万人次的线路,超过7号线和21号线,编组只有4B。在节假日等高峰期,连8号线6A编组都挤满的情况下,广佛线的情况可想而知。当然要是跟4号线和6号线比的话……
有些线路目前暴露问题,但确定未来可以解决,例如:
21号线以员村为终点站,这样做坑了已经不堪重负的5号线。个人认为既然已经确认了要建设11号线,拆解之前21号线应该以琶洲为终点站,这样多一条过江线路,提前分流4号线。
1号线一期修到鱼珠,同上,8A灌6L。平峰期十几分钟一班车体验十分昏睡。
18/22号线一期客流量感人,半成品可以理解,未来可期。至于18号线不在体育西路设站,确实可能会分流效果减弱,不过换乘方面,广州东站也有1号线和号线可换乘;时间方面,番禺广场-体育西路坐号线用时0分钟左右,未来可以坐18号线到广州东站再往回坐,或者坐到冼村换乘1号线到花广北。
有些问题不算大、但气死强迫症的线路,例如:
7号线西延段的负数编号。仅此一例也就罢了,未来号线东延段、8号线北北、1号线二期、21号线没有01等等会让强迫症患者和完美主义者原地飞升……
指向牌线路颜色显示错误。比如在裕丰围站,7号线显示成4号线的深绿色,而不是草绿色。1号线显示的是7号线的浅颜色,而不是茶绿色。大学城南4号线和7号线显示的绿色几乎一样。18/22号线的指向牌几乎全部都有色差。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色盲的可以去看看……
地铁线路的立项规划、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专业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事后诸葛亮,人人都能说道一大通,但真正要去做,则未必能够比专家们做得更好。针对为广州地铁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下面纯属根据规划层面的设想,“异想天开”出来的广州地铁各线路最佳方案,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广州地铁线网图(.1)1号线:滘口-天河客运站1号线和5号线可以在中山八-陈家祠互换线位,另外1号线代替号线走体育西路-天河客运站区间。这样做的好处有三:可以让1号线和5号线多一个换乘站点,提升地铁线网通达性;解决广佛门户滘口和中山路(1号线)的轨道交通断档问题,方便佛山居民快速抵达北京路商圈和天河商圈。可以避免号线在体育西路去机场北方向的原地换乘;另外,体育西路-天河客运站区间为市区,站距不长,号线km的时速意义不大,1号线的6A编组比号线的6B编组运力更加充裕,可以缓解客流压力。方便1号线延伸。改线后的1号线线路走向更加顺直,更容易向天河智慧城和佛山延伸,发挥1号线作为市区骨干线的作用。1号线作为广州的第一条地铁,需要完成通到广州东站的任务,个人认为理想的方案是在体育西路或者体育中心站预留一个公园前级别的换乘站,分成两条支线(广州东站和天河客运站)。陈家祠-中山八,其实就一站的距离,但从滘口换乘1号线需要换乘两次,较为不便。现实的1号线:西塱-广州东站广州地铁1号线线路图1号线是广州的第一条地铁,年开通,承担了连通芳村和中心城区,以及和2号线形成十字形线网的重任。经过老西关、北京路商圈和天河商圈,来广州旅游的必经路线。不足之处就是由于建设时间较早,除了西塱和体育西路以外,其他站缺少预留,造成后续建成的换乘站换乘不便(黄沙、杨箕、东山口)。另外,除了后续新建的换乘站(如陈家祠)之外,其他站没有厕所。2号线:嘉禾望岗-广州南站广州地铁2号线线路图(嘉禾望岗-广州火车站左侧虚线即为14号线二期)
广州地铁老2号线线路图(2号线一期+部分8号线海珠段)2号线线位问题不大,但个人认为三元里-嘉禾望岗区间应该走居民更多的机场路和新市,就是14号线二期走的路线,也是2号线初始设计的路线(三元里-江高);而不是为了空中楼阁一样的白云新城,走旧机场,即现在的“白云三大骗”,飞翔公园、白云公园和白云文化广场。不过真这样的话2号线的拥挤程度就要直逼号线了。2号线建设时间早,以及受港铁建设思想影响,很多站没有厕所;还有晓港-赤岗区间(老2号线,如今的8号线海珠段)的缩骨站台。除了客村站紧急修改设计以外,老2号线(三元里-琶洲)全线没有预留换乘你敢信?连广州火车站这种未来必然会有换乘的都没有!号线:机场北-海傍线位问题:从功能性和客流量来说,号线也算得上“成功”。看号线经过的地方:机场、白云区城中村、广州东站、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番禺市区,未来还要东延到海傍。号线还承担了接驳几条郊区线进城的重任。考虑到广州的城市格局(珠江新城单中心+白云番禺两大睡城),号线作为一条贯穿中轴线的南北线,对羊角的线网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编组、定位问题:一开始号线的设想是“大站快车”,是作为机场快线来建设的,嘉禾以北是高架段,走机场高速(机场高速中间绿化带就是预留)。为了保证运行速度选择km/hB型车/6节编组(开通的时候只有节编组)。后来机场快线取消,在北延段被摁入地、取消快慢线、加站等操作下,号线机场快线功能弱化,通勤功能重要性上升,但限于技术、经济条件,原先为机场快线准备的B型快速地铁被保留下来。客流量预计失败:预测客流市区多,郊区少;但随着中轴线的发展,号线开通首周就喜提限流,完全体建成后更是直面来自白云、番禺城中村的通勤大军,造就了客流量全国遥遥领先的奇迹,以及“嘉禾乱葬岗”“地狱西路”“珠江围城”“客死他村”等奇观(这几个站均为换乘站)。换乘设计:9号线、14号线往市区一端,以及广佛线的终点站均与号线换乘,加大了号线的“地狱”程度。作为号线最著名的站点,体育西路更是重量级...11个出口,三号线在这里分为北延段和天客方向,去机场北方向的要原地换乘(如果你坐的列车去往天河客运站的话)。总结:现在号线被千夫所指,规划的锅(编组、支线、郊区线)占大头,以及跟亚运会之后广州地铁除了6号线以外在市区再无建树,没有线路给号线分流有关。目前羊角运营已经几乎把号线的运力压榨到了极致,而且还不能出事故,不然会被扣全勤的打工人骂得很惨(摊手)。小编组高密度害羊角不浅啊,三四五六、广佛线都是受害者。APM线:林和西-客村现实中的APM线:林和西-广州塔APM线线路图全国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车头大玻璃,观光效果一流,造价21亿元的大玩具很多人认为APM线是败笔,觉得浪费了一条很好的线位。这个见仁见智。从旅客的角度来说,能在地狱级别的体育西路之外提供另一个选择,同时为游客提供游览中轴线的过江通道,APM线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如果APM线南延到客村,可以减轻广州塔站的压力(广州塔站好像也是缩骨站台);如果能在岭南广场设站,和12号线换乘更好。另外有人建议APM线为广州东站-客村,个人保留意见。就目前APM两节车厢(站台预留三节车厢)的身板,能不能顶得住广州东站的客流量是个问题。4号线:琶洲-南沙客运港作为广州地铁的郊区线1.0,4号线的问题不少:1、旅速慢,全程要47分钟,从南沙到广州市区要一个小时以上。2、编组小,和郊区线2.0的9号线、14号线、21号线的6B编组相比,4号线的4L编组运力偏小,虽然L型车有转弯爬坡能力强、节约造价、减少拆迁、降低运行成本等优势,但是4号线作为郊区线,建设条件比较宽松,除了省钱,其他优势并不能成为4号线选择L型车的充分理由。、没有直达市中心。从南沙去往天河、海珠、越秀的乘客需要在万胜围换乘8号线,或者在车陂南换乘5号线,这两个站也是广州地铁的客流大站。4号线存在的问题,部分催生了18号线,以及规划的4号线复线(琶洲-蕉门)。虽然对疏导4号线压力有利,但是一来造成重复建设,二来4号线无法直达市中心/接上11号线环线的问题仍然存在,万胜围、车陂南和黄村依旧难以解围,这实在应当引以为戒。毕竟主要交通走廊资源有限,规划建设时应当做好预留(这个不是骂羊角,羊角只是建设运营单位,对线位编组没有决策权,狗头保命)。参照14号线和21号线的进城方向终点站均可换乘11号线,个人认为4号线的终点站为琶洲更好(这也是4号线在修改过江线位之前的终点站)。万胜围以北的线路另行规划,例如可作为21号线的支线,缓解黄村站换乘压力。现实的4号线:黄村-南沙客运港广州地铁四号线线路图全国第一条直线电机地铁,4L小萝莉,摇摇车,站站乐,昏睡时长,适合南沙的上班族在车上补觉。作为目前天河、海珠东部的唯一过江通道,北边(黄村-新造区间)挤爆,到了郊区又没什么人,希望11号线的开通能起到分流作用,别都挤到万胜围了(捂脸)。5号线:西塱-黄埔新港前面提过设想1号线和5号线在中山八-陈家祠互换线位,和1号线、2号线共用6A型车(不考虑动物园-五羊邨的两个大弯和坦尾-中山八的大坡)。作为连接老西关-广州火车站-珠江新城-黄埔的线路,客流量将会相当可观。这样设计的缺点是绕路程度堪比6号线,不过目前的5号线的中山八-杨箕区间不也在绕弯嘛!应该是考虑到广州火车站、环市东到珠江新城的交通廊作用。现实的5号线:滘口-黄埔新港广州地铁5号线线路图广佛线开通以前,5号线应该是佛山人去广州最为便捷的线路。作为一条连接广州火车站、珠江新城、黄埔的横向线路,客流量相当可观,6L编组勉强够用。作为广州的“地质博物馆”,建设的时候也是经历了重重险阻,动物园的加站也是羊角的加分项。6号线:浔峰岗-香雪记得刚开通的时候媒体叫她“奶昔”(LineSix)吐槽一下抽风的U型线位……6号线的问题和号线类似,即定位和客流预测和实际有偏差。作为市区加密线,6号线一开始是作为1号线的分流线,客流量一直上不去;二期延伸到黄埔之后,就变成了黄埔的生命线。另外,没有预料到城市开发让金沙洲的人口从不到2万增加到近0万,让6号线客流压力陡增。总而言之,和号线一样,扁担两头重,羊角让4L的小萝莉承受了太多,还有拆座椅的骚操作……7号线:美的大道-燕山广州地铁7号线线路图7号线曾被称大学城专线,作为一条番禺区内的郊区线和方便大学城的学生前往广州南站的路线,7号线还是比较成功的。其实7号线这种郊区线反而比较适合当初号线设想的“小编组高密度”,初期使用B编组,远期B编组两辆重联成6B编组。另外7号线采用80km/hB型车(一开始还打算用4号线同款4L编组贯通运营)。如果以号线增购车名义采用同款km/h列车,再加上快慢车的话,大学城15分钟(目前是24分钟),黄埔0分钟到广州南站不是梦(大雾)。8号线:江府-沥滘现实的8号线:滘心-万胜围广州地铁8号线线路图广佛线:新城东-万胜围现实的广佛线:新城东-沥滘广佛线线路图鄙人在羊角的三条线经历过沙丁鱼罐头式乘车,第一是号线(哪次坐号线不是),第二是周五晚高峰8号线万胜围-客村,还有一次同样是在晚高峰的广佛线上。受广州亚运会、建设三四五六号线大举借债造成的财政紧张,以及广佛协调等问题,广佛线,近十年作为禅桂入穗的唯一地铁,只有可怜的4B编组。可想而知,高峰期的广佛线车厢内部是堪比号线一般的存在。设想是广佛线和8号线在沙园站互换线位,两线均为6A编组。广佛线6B也可以,不过只有沙园站有空间,世纪莲、东平、新城东预留是为了日后拆解。从佛山去往荔湾越秀的在西塱换乘1号线,去往天河的在客村换乘号线(虽然目前从沥滘换乘也可以,时间上差不多)。当然不排除羊角设计8号线的目的是考虑到未来白云站的客流量。但据观察,从8号线北延线南下去往越秀、天河的旅客会换乘1号线或者5号线,目前在沙园站换乘的大多是广佛跨市人群,互换线位的话或许可以减少换乘人数,同时8号线可以作为广州的第三条纵向骨干线,有效分流2号线。另外,如果广佛线可以东延到大学城西,广东科学中心就好了(这个恐怕要靠12号线支线来实现了)。9号:飞鹅岭-高增没坐过,不过高增站全员换乘,倒闭间隔,几字形走线,适合喷的点有点多……被认为是广州地铁规划最失败的线路10号线:西塱-广州东站本来10号线的功能就是填号线支线的坑和市区加密线,不过既然要架空,就要架空到底。姑且把一号线的体育西路-广州东站区间给十号线吧。现实的10号线:西塱-天河客运站乍一看,10号线就是羊角修了一条1号线的复线(西塱-体育西路/天河路)加上拆解的号线,看线位的话,应该可以疏解1号线和号线的部分客流,但是大概率救不了地狱西路(允悲)。至于署前路,不了解情况,有事烧纸吧……11号线:环线,没啥问题羊角最值得期待的线路,预计能有效分流现有路线。如果1号线、号线和8号线组成一条类似“内环路”的环线,和11号线组成“双环”,大家怎么看?12号线:浔峰岗-大学城南前半段就像是6号线的复线(浔峰岗-东湖),与6号线前半段(浔峰岗-东湖)在广州西部形成了一个环。这一点可以看出12号线的一大作用是分流6号线,疏导金沙洲的客流。比较怀疑实际的疏导效果,因为12号线很绕,速度也慢。住在金沙洲的上班族大概还是会选择当前的路线(6号线,在坦尾换乘5号线)。第二个作用是和10号线一起作为广州地铁的对角线。另外进度太慢了(建设六马路出来挨打),也就南段好一些,或许会在年分段开通,大学城最近两年毕业的学生怕是坐不到了。另外,如果12号线支线落地,在广东科学中心设站,对广州大学学生是个利好(狗头)1号线:朝阳-新沙广州地铁1号线线路图广州地铁第一条km/h8A编组线路(隔壁绿龟A型车都烂大街了)。个人认为这应该是广州地铁市区线的最优解,值得大力推广。不过8A的行车间隔会不会很长?1号线的一大功能是疏导5号线客流压力,不过现状是加大5号线压力(鱼珠8A灌6L)14号线:嘉禾望岗-东风知识城支线:新和-镇龙广州地铁14号线线路图14号线是广州地铁各线路中乘坐体验最好的。(高峰期的嘉禾望岗除外)14号线作为从化进入市区的郊区路线,以及广州地铁为数不多的高架路线,沿途风光秀美,客流量适中,站距长,车速快,设有快慢车(此处省略一万字溢美之词)……有一说一,羊角在二期建设中,优先布局郊区线,赶在审批收紧之前实现区区通地铁,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不过从化四百多亿的GDP,还可以通地铁,只能说,广州大哥好人啊……荔湾隔壁的南海大沥哭晕在厕所……这里必须吐槽佛山地铁,广州5号线开通以来大沥盼了十多年,然而佛山修地铁条条通禅城,就是不去大沥,结果大沥通地铁还是要靠广州28号线……就佛山地铁十年磨一线的速度,年前佛山5号线、8号线能开工就算好了……21号线:员村-增城广场广州地铁21号线线路图前身是4号线北延线(黄村-水西),后来修改规划,向西延伸到天河公园,向东延伸到增城广场。21号线经过天河智慧城、神舟路、黄埔科学城,是黄埔上班族的生命线。早高峰的黄村站挤到怀疑人生,不敢想象如果真的是4号线北延的话,4L的车厢会有多挤……另外员村-天河公园日后拆解给11号线,个人认为建设21号线的时候应该把琶洲-员村也开通了,这样可以多一条过江通道,减轻4号线的压力。资料来源摇摆乐的苏丹,#深度好文计划#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