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特点 > 陕西日报佳县特色乡村产业风景这边

陕西日报佳县特色乡村产业风景这边

发布时间:2016-12-13 5:58:03   点击数:

  干净整洁的院落、风格统一的窑洞、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淳朴的乡村自然景色……这些景致无不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来赤牛坬村驻足观光。谁曾想到,这里过去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缓慢的小村落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全省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而这一切的变化,是佳县以党建引领、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重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十二五”期间,佳县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其中年预计6亿元,较年4.5亿元增加3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元,较年元年增加91%;五年粮食累计总产69万吨,年均13.8万吨,其中收成较好的年粮食总产14.19万吨。

  大山深处民俗文化成了“摇钱树”

  深秋的佳县,峦峁滴翠,林木葱茏,到处是收获的景象,到处是丰收的喜悦。“过去村里到处都是土窑、危窑,生活条件差,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不愿回来。现在好了,村里掏钱帮我们对连户路、院落进行硬化,通过环境治理,条件好了,外边的人们不仅到村里来吃饭,而且直接在村里住哈了。”正在村文化广场锻炼身体的高玉兴老汉笑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现在,赤牛坬已经是一个集游览、观赏、参与、体验、互动、购物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是陕北文化教育基地,是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风光展示的摄影基地,更是黄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宣传教育中心。

  赤牛坬的今天,是几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换来的啊,老村长高艳军深情地说道。“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彻底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父辈们过去肩挑人扛战天斗地打坝修梯田,退耕还林……”老一辈人更希望青年一代,不忘过去艰苦岁月,不忘父辈们艰苦跋涉、辛勤劳作换来的幸福生活。

  老村长手指着不远处的公园说,过去这里完全是一个深沟,生活垃圾到处都是,周围苍蝇蚊虫随处可见,改建后才有了现在的环境和设施。远远望去,公园里满目青翠,花香袭人,人工湖水波荡漾,是村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成了赤牛坬村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63岁的高翠玲老人的眼里,村里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过去,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现在,我们家家户户基本都用上了自来水,每天吃的米、面、蔬菜一应俱全,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多了,儿女们没事就喜欢回村里住。”

  徜徉在规划整齐、配套完善的新农村中,看着那灰瓦黄墙、院落相连的新窑,摸着那日渐饱满、丰厚的腰包,赤牛坬村人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现如今,凡是到佳县游玩的人们都免不了要到赤牛坬民俗文化村走一遭。因为在这里不光能感受厚重的黄土文化,更能切身体验陕北民间风情。

  红枣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红枣在佳县已有多年的栽植历史,今年,佳县多项举措提升红枣产业发展水平,全力打好“红枣牌”,促进农民收入实现新增长。

  精心打造了红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狠抓有机红枣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新建标准化示范枣园亩、大棚精品枣园亩,持续推进人均5亩果的目标;鼓励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中连片发展,落实新建规模化标准示范园、大棚精品枣园补贴政策,完成低产枣园改造4万亩。

  同时,加大红枣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红枣专家20人、技术人员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人、冷库经营者人、果品经销中介人人;强化枣农培训和枣树田间管理;大力推广测土配肥、水利设施配套、药物生物防虫等关键技术,着力解决红枣病虫害、红枣裂果等问题。

  另外,加快推进枣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佳州千年油枣”品牌,促进红枣提质增效;全力保障山西天骄集团一期10万吨红枣浓缩液项目年底建成投产,打造国内知名红枣龙头企业;进一步支持益民、陕北红两家企业稳步发展,做大做强枣酒产业,积极开发枣叶提取黄酮、枣茶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枣核、枣渣、烂枣加工成饲料、有机肥料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红枣产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增值。益民红枣酒优化生产多糖提取项目、红枣博览馆项目、陕北红0吨红枣发酵果酒扩建项目,新建平方米酒庄、0平方米冷链物流项目年底建成。

  未来,佳县定位狠抓红枣品牌建设、多季开发和高端转化,推广“土地集中流转、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每年新栽5万亩、低产枣园改造5万亩推进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淘汰劣势枣种,更新老化枣林,全力支持益民和陕北红完成技改。红枣补血口服液项目完成厂建,红枣多糖项目加快研究开发步伐。年内建成红枣专家大楼、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和红枣物流园区,举办红枣采摘节暨产业研讨会,不断提升佳县红枣知名度和美誉度,确保“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达到0元。

  目前,佳县枣林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有机红枣6万亩,全县有红枣加工注册公司52个,红枣加工能力达1亿斤,成功注册了“佳县油枣”地理商标,统一了全县红枣销售包装,“枣缘红”和“陕北红韵”成为国家红枣酒注册商标。佳县泥河沟古枣园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佳县红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红枣产业俨然成了壮大佳县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龙头产业。

  截至目前,佳县共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1个(坑镇赤牛坬村);市级休闲农业创建示范点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其中市级示范社27家,省级示范社4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国家级示范加工社1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螅镇、朱家洼)。

  火起来的旅游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加快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佳县县委、县政府站在“文旅融合”的战略高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自年轰轰烈烈打响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第一枪开始,佳县县委、县政府便第一时间对照旅游示范县创建标准,找准旅游示范县建设薄弱环节,统筹规划,确定了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的9大项小项任务,将“建设中国有机红枣名县、西北旅游文化强县、陕西新兴工业大县”三大目标写进了“十二五”规划,把旅游示范县创建、大旅游开发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摆在头等位置来抓,真正把谋划旅游、建设旅游、宣传旅游作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行动,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建酒店、修道路、造景点、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督水平、健全旅游产业发展机制……3年的创建时间内,佳县多措并举开创了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佳县泥河沟古枣园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后又被列入32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佳芦镇张庄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坑镇赤牛坬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白云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佳县庙宇营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佳县手工造纸、佳县唢呐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一项项响当当、沉甸甸、重量级的荣誉背后是佳县上上下下每一个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已让佳县成为一方潜力无限的旅游热土。据统计,年,佳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西北旅游文化强县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如今,在佳县,游客很难找出单独成篇的风景。高耸入云孤城万仞的铁葭州、苍茫壮阔千水不废的黄河水、漫山遍野坚强生长的枣树林,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壮美画卷。除却声名在外的白云山,佳县最美的旅程便是绕着沿黄路走上一圈,香炉寺、木头峪、神泉堡、云岩寺、千年枣树林……任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别致景色,而它们,却与黄河水一起,共同构成了沿黄路上那道扯不断的风景。









































哪里治白癜风病
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td/517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