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广州日报》12月17日对童书妈妈的报道。请支持童书妈妈,如果觉得“童书妈妈”的文章有价值,恳请分享到朋友圈、家长群中,让文章走得更远,让更多家长看到!
因女儿出生转型做童书出版每月翻阅百本童书 微博 “三川玲”是一名广州出版人,真名叫做李玲。取“三川玲”做笔名,是为了纪念家乡风物。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在一家杂志做过十年记者、编辑,曾是当时保健图书热的推手之一。和很多职场妈妈一样,六年前当她生下女儿后开始 因为工作的需要,她每月过眼近50本教育书,本童书,从中选择适合被引进国内出版的书籍,也因此接触到各国教育理念。“我是一个爱说话、爱思考的人,很想把自己这些年的积累分享给有需要的妈妈,寻求知音。”三川玲说,从今年6月28日她开通 最近,为了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接触大自然,她号召各地 有一支高水平“外援”队伍
三川玲推送的文章主要有童书推荐、各国家庭教育理念、教育现象分析,也包括具体的育儿实践心得。
“这些文章既有自己长期思考所得,也有利用工作资源和朋友关系,向高水平作者约来的佳作。”三川玲说,引起很大反响的《没有电视的加拿大家庭》一文,作者任职加拿大交通部,海外撰稿人中还有外国通讯社的前驻华记者。出于职业习惯,她约稿时总是要求撰稿人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是除了展示国外是如何做的,还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方便中国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操作。
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几乎每篇文章都在订阅者中引发热烈反响。汇总订阅者留言的《Sayusayme》栏目最受欢迎,订阅者们讨论自身遭遇的育儿难题,对每期文章进行争鸣,妈妈们把这里当成可以倾诉心声的“网络姐妹会”。
家长可以促使学校改变
这一代妈妈更为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影响老师和学校。”三川玲说,家长是有力量的,关键是要通过柔性手法,把积极观念“回输”给老师和学校,促进改变的发生。例如,她女儿在北京读的小学就因一群家长积极向学校提意见,而在教学理念上升级换代。
三川玲的做法是,充分信任老师,有问题就要寻找解决方法,尤其是别怵和老师直接沟通。“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没有一个开关,‘咔啪’一下就可以转换。”她说,面对问题,应该身体力行地去解决,寻求改变。“我们不是要一下子翻越一座大山,而是一步步地前行。只考虑小事——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我可以做了努力而改变一点点的小事。”她说。
备注:本文题图由摄影师唐人拍摄。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看到广州日报的原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