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特点 > 兵荒马乱的故事

兵荒马乱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3-13 23:23:58   点击数:
我的故事,有幸你能参与

说实话,我总是将张嘉佳和张嘉译弄混...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年也是把我弄哭了,可现在回想起来

这本书矫情吗?也挺矫情的。

这本书鸡汤吗?也挺鸡汤的。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几百万人都喜欢用几十块钱买本微博段子合集吗?出版社都愿意用最好的资源出版一个个虚伪至极的故事吗?所以先别骂,看了书,再骂。

整本书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每篇故事后面的鸡汤,例如:

“在季节的车上,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

...怎么这么像我的QQ签名?

其实张公子的箴言写得真的不错。句子长度适中,比喻清新脱俗,拆词手法炉火纯青,长短句排列得当。但我还是觉得,这些箴言适合投稿到《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板块或者读者意林

再说故事,其实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河下面的少年》。整篇故事简洁流畅,很少修饰词,平淡如水,但就是将欢喜,悲伤剖开给你看,没有鸡汤,没有微博段子。

张公子的故事的确少了白描式的直爽,但也多了晚安故事的有趣。

这本书将清新脱俗的鸡汤和流畅的故事结合起来,再加上微博段子的接地气,造就了网上的好评如潮,各种营销号的争相推广以及几百万册的疯狂销量。很多所谓的文坛精英嘴上骂着张嘉佳的无病呻吟,心里却无比想着按张嘉佳的套路获得成功。

这些文字,触动的,是80、90后内心中最脆弱的地方——自己。那个自己不喜欢坚硬如铁,他喜欢柔情似水。他总能被矫情所触动。不能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代表了所有人,但至少在某一个故事里,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不在乎张嘉佳有没有王小波老师,阿城老师,冯骥才老师的笔力,因为我们与他们根本不是一个时代,又怎样去相信“文革时期的爱情”,“上山下乡时的友情”?而张嘉佳笔下的爱情和友情,我们相信。

我相信,如果要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与王小波老师等的文章相比,负分!但与当今80、90后的文学作品相比,这本书,算得上是好书。至少,你将这本书定义为晚安故事集,那么,你的几十块钱,物超所值。当然,那些睡觉前要看东野圭吾或者王尔德的人,你继续黑,当我没说过。

不过读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可以再读读其他故事集,比如阿城老师的《遍地风流》。整本书只有故事,很少阿城老师的个人情感,他就是将发生过的事。用类似素描的方式写出来,白得像一张纸。

还有就是王小波老师的《黄金时代》。最让我惊艳的是王二与陈清扬的爱情,王小波老师将性写得这么自然。他笔下的性,是随着人物情感自然流露出来的。其实性,并没必要羞于启齿,也没必要顶礼膜拜。她就是你清晨呼吸的第一口空气,你饭后的一个饱嗝,自然而不做作。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儿童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td/642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