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寻真道——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将于东涞艺术中心开幕,这是学会成立以来的首届邀请展。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写意油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出现,或许还比较陌生。为了让大家能更加了解写意油画,更加了解本次展览,本期推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杨波的文章《写意的生成——写在首届邀请展之前》,文章从艺术家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从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成立的角度娓娓道来了写意生成的历史必然性。文章篇幅较长,但语言真挚生动,实乃不可错过的好文,特推荐给读者。
写意的生成——写在首届邀请展之前
文/吴杨波
一
也许世界上没有什么写意油画,只有一群崇信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又对知觉世界高度敏感的画家而已。他们活在自己孤寂的内心世界里,将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觅衣求食、迎来送往视为敷衍——尽管已经做得比一般人要优秀了——只有在围观人群散去、在午后的草滩上支起画架、闭上眼睛感觉到江上吹来带水草腥味的暖风后,他们才会感觉自己的意识被唤醒,蜷缩的生命开始舒展。
他们对空白的画布抱有一种敬畏,尽管之前已经无数次在类似的画布上演绎了让人赞不绝口的作品;他们害怕落下的第一笔太粗鄙、害怕那松节油和群青颜料的混合物笨拙地阻碍了情感的喷发——尽管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着极度的自信。
他们在害怕什么?害怕自然的浩瀚无限,害怕“我”的自卑渺小却又狂傲自大,害怕这个东方国度中“写意”的悠久传统。是的,写意太难!不因为你是著名艺术家、有着丰富的艺术经验就一定能画好写意了——每一次写意,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挣扎、外部世界的纠结以及对那块白得刺眼的画布永远的不满意。
对于陈腐的沙龙绘画和观念先行的现当代艺术来说,写意是日渐僵硬的当下艺术的解毒剂。写意,逼着艺术家要去面对数码复制时代早已被遗忘了的自然,面对那些人类意识稀薄处的野性自然:废墟、河沟、空山……只有和人类之外的自然相接触,人才能发现什么是“自己”,发现那个在权力架层之下醉生梦死的人不是“自己”;写意,强迫艺术家去整理自己内心的意识、欲望和冲动,将那些被道德、礼教、话语所驯服的生命原力重新解锁,按照生命的质朴方式再一次展开真实的欲望、真实的冲动以及真实的本我;写意,最终让画家破除艺术中一切繁复的风格和技巧,通过即兴的方式在画布上演绎一段生命的华章。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创作基地——南村艺术部落内景
二
也许世上本没有写意油画这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五百年前,西方的传教士们为了适应中国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播教义,在视觉领域一直没有放弃理解中国“写意”绘画的努力;一百年前的中国留学生们在学习西方油画的同时,始终咬牙坚持“写意性”——身在异国的他们非常清楚:若是没有了“写意性”,他们永远无法在西方艺术界出头。同样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不过动机却有所不同:国际政治形势的压力使民族主义抬头,写意油画嵌在在意识形态宣传工具论的社会运动间隙起到了舒缓情绪的作用。年之后写意油画在后现代启蒙的大潮中沉沉浮浮,时而被视为本土民族精神的象征,时而又被当做西方后现代思维下东方文化的一个研究标本,甚至还曾经被富裕起来的社会新阶层视为怡情养性的一方天地。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话上提到“写意油画”,称赞它是中国吸收西方文明后再创造的典范。这个宝贵的肯定对广大艺术家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讲话不但全面肯定了历史上之前无数人对于“写意油画”的自发探索,更从温和工具论角度暗示了将写意油画升格到国家文化形象工程层面的可能性。时代的号角已经吹起,艺术家们必须启航。
然而正如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inrichWolfflin,-)所看到的那样,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很多代人自发积累的结果,一部艺术史本质上是一部“没有艺术家名字”的风格演变史;同样“写意油画”的确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跃进式冒险,它需要多年积累的情感倾向,需要启蒙式的理论建构,最重要的是需要写意油画家们的大量实践。
年,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开始着手建构“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个将欧陆现象学和东方写意思想巧妙融合在一起的绘画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写意油画探索的先声。具象表现主义引导画家从概念的迷宫中走出来,抓住面对物象时转瞬即逝的感受,继而遵从画笔的指引,在画布上留下生命冲动的印迹。理论上这样的创作模式是行得通的,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那是一个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互联网、全球化、后殖民这些巨大的问题迫使艺术家作出反应,因此虽然具象表现主义绘画在温润平和的江南能够被欣赏,但从中华文化圈来说,充满机锋和思辨的当代艺术才是主流的艺术表达方式。换句话来说,就是这套系统太超前了,大规模展开的时机尚未成熟。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创作基地——南村艺术部落
那么在今天,写意油画的时机是否成熟呢?目前而言,只能说草创艰难、诸君仍需努力而已。在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的刺激之后,人们对于“斗机锋、参话头”式的当代艺术、尤其是那些只学皮毛而不得真髓的投机性“当代艺术”逐渐开始厌倦——一如唐宋之交精妙无比的禅宗沦为“口头禅”、“野狐禅”,历史的教训真就摆在那里啊。也许这正是写意油画的机遇?
但当代艺术的失宠并不代表写意艺术就此重生,写意艺术弄不好成为“野狐禅”的概率更高:那些江湖人士,哪个不是打着“写意”的旗号,将装神弄鬼的杂耍硬诌成是艺术的真性情?
中央美院殷双喜教授谈写意油画
三
但写意油画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不我待。21世纪壹零年代的中国正需要一种接通传统、西方文明和当下现实三者的艺术形式,写意油画躬逢盛事、适逢其时。从何处开始呢?
南中国有一群写意油画的实践者,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默默耕耘多年,成果斐然;因感念写意油画道路的曲折与艰难,他们决定组织写意油画学会,抱团取暖。
笔者亲历了写意油画学会去年腊月(年1月24日)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恰逢大雨,阴湿的雨屑从会堂的顶棚缝隙中如银针般洒下。学会诸君皆端坐不动,面容肃然。古稀之年的杨尧教授戴着火红的围巾,说出相约三年之内埋头苦干,不出成绩不罢休的誓约;众人轰然而诺。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会员大会现场杨尧(左)吴杨波(右)
杨尧教授不仅是位著名的艺术家,还是位实干家和出色的组织者。在他的带领下,写意油画学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短短十七个月时间内,写生、交流、培训、基地、展览……学会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写意油画的名称也已经被珠三角地区的公众所熟知。
写意油画学会主席杨尧老师示范写意油画的思路
最难忘的是一年后的某天,笔者再度来到位于台山的写意油画基地,在夕阳下的湖畔和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艺术家们把酒闲话。这些曾经国人眼中的“油画老师”对学会画家的写意油画作品赞不绝口,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油画。在反复确认这并不是恭维的一时之语后,笔者陷入了沉思:我们身处其中,也许反而看不清自己;而俄罗斯朋友却把我们写意油画的优点一下子领会到了。就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写意油画不动声色的锋芒。
正如上文所表达的,写意油画要在“后当代艺术”的时代脱颖而出,必须要在实践和思想方面不断地淬炼自己,既要避免超前的理论带来行动的脱节,也要避免无脑的实践容易沾惹的江湖气。尽管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的战略展开,却已经实实在在呈现出了这样辩证统一的气象和格局。
“比较中、美、俄三国画家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写意油画在超越自然视觉之上的努力”
——吴杨波
写意油画基地来访的俄罗斯艺术家作品
同时期美国艺术家在江门的写生作品
赖征云老师作品
四
纵观艺术史,每个著名和重要的艺术流派,几乎都是一开始自发出现、到最后由后人追认、冠以“XX画派”之名的。如威尼斯画派、荷兰小画派、印象派、岭南画派等等,很多事后被划分为该风格的艺术家往往还不承认呢。相反,那些一开始高调发表画派宣言、搞得轰轰烈烈的艺术团体,最终往往销声匿迹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艺术是“知、情、意”三者的结合,复杂的艺术如生命体一般,是在合适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的主观意愿策划出来的。高明的艺术推手并不在乎谁有艺术才华、谁是未来的艺术大师、谁的艺术主张更激进;他知道条件一旦成熟,艺术风格必然会诞生,艺术明星必然会出现。真正重要的是培养艺术的大环境的搭建。在目前中国的艺术氛围中,写意油画被国人接受的条件并不成熟,贸然振臂高呼、到处宣扬固然振聋发聩抢了头彩,但接下来的后继乏力和面对蜂拥而至的跟随者,将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相反,如果低调潜行,将理论信念、人才梯队、实践经验和社会基础做扎实,到时自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次广东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就是学会核心成员在低调蛰伏一年多后的阶段性回顾,其意义在于:懂行的人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窥探到这一实力已然不容小觑的团体的最新状态。
本次参展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赖征云先生,是位“70后”(年过七十),半个世纪前就已在美术史留名;但他抱着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坚持探索,新近的作品色彩温润、笔法老辣,颇有油画“大写意”的风范。
杨尧先生是学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公认的在中国写意油画领域践行多年的重要艺术家。本次展出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创作等。这些作品释放出这样的重要信息:写意油画绝不会被题材和品类所局限,其核心价值在于其思想性的实践活动。
李金明也是一位广东画坛的宿将,他爽利的画风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画坛叱咤风云。铅华散尽,如今的新作酣畅淋漓依旧,但多了几分老辣深沉和生拙之象,体现出艺术家的谨慎和严谨:对于写意油画这个全新的事业,艺术家愿全力以赴。
梁欣基的艺术技巧炉火纯青,但艺术家显然不以此为鹄的,在细腻地表达珠三角腹地温润的空气下清新的乡野风光之外,艺术家开始尝试更为大胆直率的表达方式,以期达到“物我相融”的超然境界。
唐柳的眼光天生带有诗性。在那些关于山坡和草地、夕阳和电线杆的描绘中,艺术家的视线总是不断地从一物跳到另一物,盘亘再三、反复吟咏。于是平凡的自然,成为艺术家心中的风景。
包泽伟是色彩的优秀歌手。那金秋的树叶、湛蓝的透明天空和纯净的湖水,总是折射出艺术家那舒朗的内心境界。色彩感是油画在写生时特有的语言,自然界不存在和谐的色彩,心灵同样也没有;只有当有准备的心灵面对自然时,色彩感才会在画布上即兴生成。包泽伟深得其三昧。
黄剑波受到新印象主义(点彩派)的影响很深,这并不仅仅表现在画面细碎的色点和色线的交织,更表现在对作品中空气感的极端追求上。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黄剑波的作品,不可见的空气才是其唯一的母题。他的近作,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
孙洪敏近年来的作品主题从细腻的人物画逐渐转向更为奔放斯肆的景物花卉。题材的转移带来更多写意的可能性,看得出来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走得非常愉快。这也正是写意油画的魅力所在:它不会纠结于造型和客观对象的相似性,对于那些内心充满激情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一条自我释放之路。
汤垚的作品很“野”,他的作品的完整度,几乎与他脱离对象的程度成正比:越是“得意忘形”,就离真正的艺术世界近。于是我们便看到越来越多他的“野性”流露,在看似“不讲道理”的笔触背后,心灵世界正悄悄和物质世界合二为一。
吴锐鸿画面中不动声色的抒情体现出的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宽厚和辽阔。艺术家总能找到自然界的黑白反差,然后以此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意象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秩序,有节奏且韧性十足。
廖学军的作品从自然和写意中国画构建的第二自然中汲取灵感。不拘一格的构图和浓烈的色彩表达,使得画面既厚重又轻灵,既大气磅礴又细腻周到,体现出一种个人特有的奇特魅力。
薛军的作品正在从造像转向赋像。早年的艺术家是写实油画高手,无论多么复杂的造型都能摆弄的清清楚楚。但艺术家的心里藏着另一个自我,那是一个从中国传统中走出的儒家气质的“自我”。凡景语皆心语,作为写实油画的反题,薛军开始逐渐摆脱造型的拖累,在写意中发现自我的真正居所。
刘文伟的写生作品不像是写生。那些没有色感的光线,那些有着清晰边缘线的风景,无一不透露出这是某人内心世界,而非客观世界。是的,某些时刻我们的内心确实闪过这样的念头:自然是否能为我停留片刻,让我仔细看清每样事物,
方声涛将黑色边缘线的技巧发挥到极致。这种来自于中国画的线面结合的赋形技巧和西方尽量尊重客观对象、取消边线的思路南辕北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说,两者完全没有差别。适合的光感与色感、细腻周详的造型,使得艺术家的作品拥有某种独特的气质。
陈子雄喜欢赋予物象饱满的造型感。这种饱满之感又往往和作品中出现的姣好面容、愉悦笑脸、优雅风景有关,呈现出艺术家内心世界对自然界的过滤和主动选择。陈子雄的作品“讨喜”,但这种“讨喜”既不是图像学寓意上的,也不是主题带来的,而是在写意过程中自然而然发展的结果。
这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手眼和脑,重塑了自然、画布和自身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祝愿画展成功,也祝愿写意油画学会的事业蒸蒸日上。
吴杨波
年6月19日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文章及图片由吴杨波提供)
展览信息
寻真道——首届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邀请展
ThFirstGuangdongInvitationalExhibitionof
"AcadmyofEnjoyablOilPainting"
展览时间
.07.20——.07.31
开幕式/研讨会
年7月20日15:00
展览地点
广州二沙岛晴波路岭南会展览馆2~5楼展厅
(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晴波路15号)
参展艺术家
学会主席团成员
赖征云杨尧李金明梁欣基
唐柳方声涛陈子雄黄剑波
吴锐鸿廖学军薛军刘文伟
专家委员会委员
包泽伟孙洪敏汤垚
主办
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
广州东涞艺术中心
学术主持
吴杨波
策展
叶光华
承办
广州东涞艺术中心
协办
艺术观察
佛山电视台《小汤品画》
赞助支持
佛山市三水创雄房地产有限公司
珠海市豪迈实业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雅昌艺术网广东美术报
艺术周刊·爱艺新浪网易搜狐新快报
广东广播电视台《品味艺术》栏目
特别鸣谢
中山书画院南村艺术部落佛山胜尚美术馆
桂城美术馆珠海诚丰美术馆澳门基金会
岭南美术馆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德胜美术馆
珠海古元美术馆珠海特区画院汕头油画院
汤垚油画工作室艺海堂美术馆顺德东逸廊
李小韬油画工作室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
中山大尚艺术空间东莞绿洲画廊小洲艺术馆
爱艺美术馆
——公园里的美术馆——
爱艺美术馆由《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