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特点 > 媒体视角大手笔百亿资金助力,国际知名

媒体视角大手笔百亿资金助力,国际知名

发布时间:2018-5-6 1:49:17   点击数:

(来源:广州日报)

年7月3日,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图为参会人员正在了解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技术产品。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邵权达摄

(耿旭静、申卉、罗桦琳、张露、何瑞琪)

广州正实施IAB计划,接下来将如何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发力?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广州正在抓紧谋划加强统筹协同和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生物产业发展壮大,将设立总规模亿元的“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引进优质生物医药项目来穗集聚,加速生物医药企业培育发展。

  在3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筹)”和“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均揭牌亮相。

  下一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即将出炉,按照行动计划,拟出台十条政策措施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其中新引进的生物医药项目,拟每家企业最高奖励1亿元,区财政按相关规定给予配套。

此外,按照即将出炉的《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到年,广州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生物产业规模实现亿元,增加值达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

  好机会:趁广州“东风”布局生物产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张露)

  7月3日,上百名国际知名的生物领域专家、企业家齐聚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围绕着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头脑风暴,众多国内外龙头巨企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计划趁目前生物医药产业东风布局广州。

  千人计划、绿卡制度吸聚顶尖人才

  人才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基。昨天,多名企业家表示,广州的人才绿卡制度有利于集聚和吸引人才,进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去年公司有两个人才要入户广州,开发区很快解决了人才落户问题。”博济医药董事长王廷春表示,广州生物医药这些年发展很快,尤其是生物岛集聚了大批企业,吸引众多人才落户:“广州招商引资的环境非常好。我们公司接触到国外的科学家,在全国各地转完之后,最终也会选择在广州落户。”

  “目前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制度非常好,很多优秀的华人教授回流到广州,这是广州做得很好的方面,特别值得钦佩。”广发信德美国合伙人DavidBeierJD表示,很钦佩广州在创新方面做出的成就,包括各种创新政策的扶持,他合作参与的项目得到了广州政府非常大的帮助。广州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绝对优势,有望发展成为一个可以直线上升的领域。“希望找到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希望参与到激动人心的合作过程中,联合全世界的科技人才和平台进行互动,为广州生物医药发展出一分力。”

  龙头巨企纷纷引入全球领先技术

  “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对中国很重视,将加大投资。未来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将迎来巨大机遇,非常希望参与到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中来,有个项目正在与广州谈,很可能在官洲投资建厂,将把全球领先技术引入广州。”辉瑞中国区副总裁吴锋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对中国充满信心,已经布局了5个药厂、2个研发中心,上千名科学家在中国,目前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中国加入ICH,迎来巨大的机遇。“将生物制药作为未来的战略产业,非常有战略眼光,目前全国生物制药占GDP比例4%,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医药环境非常好,希望中国创造更好的环境,希望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让更多医药企业愿意进来,走向全世界。”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城市开展平台型合作,这次来表达了诚意,希望与广州达成合作意向。”哈佛医学院国际医学创新部主任周宾说,他到过最多次的城市就是广州,喜欢广州的氛围。哈佛医学院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在多方面赫赫有名,全球排名前20名的药厂全部在哈佛有研发基地。据介绍,他们已经开始做铺垫,与钟南山牵头的团队进行学术性研究:“可以加深了解,学习广州的独到之处。”

  中国科学院科发局副局长段子渊表示,目前在广州就有5家研究所,希望在官洲岛聚集更多的力量,希望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共同推动事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透露,计划在广州布局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健康医疗大数据,大家都在布局。我们多次到广州来,广州有这么好的医疗资源,有很好的运算能力,大数据不可忽视,希望在广州建立大数据中心。”

  全链条:广州产学研协同创新见成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桦琳、申卉)

  生物医药从技术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从SCI医院,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答案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广州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自年建立“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通过政府搭台的方式,整合优势平台、资源与人才,组建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品开发等协同创新团队,在SARS冠状病毒研究、鼻咽癌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展厅里,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公司、凯普生物、万孚生物等研究院及医药企业,都带来了其拳头产品。这些企业均参与了广州的协同创新项目,当中的典型代表呼研所医药科技公司,目前已初步形成医、产、学、研、金小生态。

  呼研所医药科技公司形成“小生态”

  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公司,带来了自主研发的、系统化的呼吸系统防控产品。从技术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南山研究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协同创新的广州案例。

  钟南山院士在多个场合中表示,科研必须转化才能体现价值,真正的创新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是将知识转换为社会经济效益的过程。正是在他的倡导下,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在广州科学城应运而生。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平台建设、项目对接、企业转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据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黄茜华介绍,公司除了园区和平台硬件建设外,主要是发挥研发条件支撑和科技项目创业投资功能。五年来,公司参与发起并出资主导设立了广东省南山医学发展基金会,参与创立了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参股控股了10多家创新创业型企业,帮助呼研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孵化了26家项目公司,涵盖了投资、孵化、诊断技术、医疗器械、疫苗等关联方向。她说,对于普通的投资人而言,更多的是从市场、投资的角度看问题,但他们更希望从科研和临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起严谨的财务数据,对我们而言,专业的视野是我们的优势。”黄茜华说。

  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公司总经理周荣也逐渐从一名单纯的“科研工作者”转型为科研型的“企业家”,大多数人对他的称呼,也从“周教授”变成了“周总”。周荣介绍,有别于一般的孵化器在市场搜寻项目,该公司重点在于对接呼研所的创新成果,依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并进行孵化。目前,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到科研产业孵化,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医、产、学、研、金小生态圈。

在昨天的生物产业大会上,公司与哈佛医学院签订了合作框架,双方将在培训交流、医疗合作、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方面深化合作。

  未来规划:5年后生物产业规模,希望达到亿元

  十条政策

  广州将大力发展“IAB”产业,《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即将出炉,拟出台十条政策措施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其中新引进的生物医药项目,拟每家企业最高奖励1亿元,区财政按相关规定给予配套。

  此外,按照即将出炉的《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到年,广州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生物产业规模实现亿元,增加值达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

  十个区域

  到年,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约实现0亿元,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发展、实现高端就业的重要支撑。形成10个特色鲜明、管理创新、高端要素丰富、产业链条完善的集聚区域。培育1家千亿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龙头企业,3~5家百亿以上的行业领军企业,15~20个知名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品牌和商标,吸引1~2家世界强企业在广州设立中国总部和研发生产基地,集聚30~50名产业领军人才。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5%以上。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优势领域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产业中试平台、安全评价中心、医院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研发20个新药,个药品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发上市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个。

年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于7月3-5日在广州举行,

敬请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td/88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