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政通人和的新时代后,段子文化流行迅速,一度几成燎原之势。虽然在海量的段子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从总体看,大多数段子寓教于乐,以幽默、轻松且简短的叙述语言,品现实,谈生活,讲哲理,深受人们的欢迎。有人评价段子:是“单调时的调味剂。孤独时的陪伴者,失落时的慰藉品,不满时的解压阀”,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在我看来,段子得到人们的青睐,或可简单归结为“开心”二字。不管你是“单调时,孤独时”,还是“失落时,不满时”,那些精彩优秀段子总能神奇地逗引你开心起来,让你瞬间产生“调味剂、陪伴者、慰藉品、解压阀”的特别感受。不瞒大家说,我不但喜欢看段子,还喜欢把那些笑果十足、构思精巧、品位不俗的段子在电脑中收藏,这个收藏夹我命名为“忍俊不禁”。现在,许多报纸副刊设立专发段子的栏目,《金陵晚报》“雨花石”副刊的专栏叫“轻松一刻”,《广州日报》“每日闲情”副刊的专栏干脆就叫“哈哈”。
还记得八年前发生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吗?震后没几天,一个段子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一名幸存者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记者采访他,问他感受。他想了一下说:“狗日的地震好凶嗷!老子被挖出来看到老外,还以为把老子震到外国去喽!”有那么一点惊恐,但决没有被惊得丧魂失魄;骂地震是狗日的,语言看似粗俗,却真实地表现出对这场人类浩劫的藐视、和永远不会被压倒的豪情。这个适时出现的段子,仿佛是一只神奇的手,对正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最屏蔽的痒处看似无心实却有意地挠了一下,使得人们破涕为笑;又像是一种神奇的液体,稀释了积压在人们心头的太多的悲情,让忧郁的心灵天空顿时明亮了许多。
也是在那一年,我国选手邹市明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男子48公斤拳击金牌,这是中国拳击队第一次夺得奥运会冠军。喜讯传出后不久,一个名曰《终于能揍别人了》的段子应声而出:“中国拳击选手在北京奥运会上捷报频传,有位教练幽默地说,以前参加拳击比赛,钱花了不少,结果挨了一顿揍就回家了;而现在,咱们终于也能揍别人了!”借“有位教练”之口故意说了关于拳击的明显外行话,真实地表达了对我国拳击运动历经磨砺、终于跻身世界拳击运动先进行列的无限自豪、喜悦之情。
还有一个名为《乡里人VS城里人》段子,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日子里出现后,一直受到人们热捧——
俺不喝河水而喝自来水,你却改喝纯净水了;掩才把破裤扔掉、穿上没补丁的衣服,你却开始在裤子上剪洞了;俺刚穿上西服,你又穿唐装了;俺刚将草除掉种庄稼,你却种草要打高尔夫球了;俺才不吃野菜。你又开始吃“绿色野菜”了;俺娃子春节回家过年,你全家外出过节了;俺刚长了两斤肉,你又拚命减肥了;俺刚奔小康,你又小资了。
虽然这个段子中的一些词语还不够准确,但它仅花多字,以“俺”的眼光,把本来需要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说得清楚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城乡巨变描述得绘声绘色、真实真情,十分难得。
高邮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