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简介 > 建设国际一流肿瘤中心为国民攻克肿瘤防治难

建设国际一流肿瘤中心为国民攻克肿瘤防治难

发布时间:2024/8/28 16:21:39   点击数:
刘军连工作室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徐瑞华建设“医疗国家队”系列之3本期掌门人徐瑞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在第一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被列入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单位。作为国内重要的肿瘤学医教研防基地,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大批科研创新成果蜚声国际,并在著名的NatureIndex(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居全球癌症中心第七位、医院第一位。“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进入到国际一流行列。在国内,医院获得这么多科研成果,被国际同道所认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表示,“中肿”力争到年稳居“国际顶尖肿瘤医学中心”之列。今后,医院将继续致力于为国家为民族攻克肿瘤防治难题,重视防癌和癌症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王婧通讯员黄金娟、余广彪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实习生闫中慧频频改写肿瘤诊疗的国际指南提起“中肿”的威水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鼻咽癌”。这种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高发的恶性肿瘤,曾经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如今,经过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几代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接力攻关,我国鼻咽癌从筛查到治疗的水平均获得大幅提升。在“中肿”,即使是晚期鼻咽癌,三年无瘤生存率也已被提高到85.3%,三年总生存率则从90.3%提高到94.6%。除了引领国际鼻咽癌治疗技术的发展,“中肿”人在大肠癌、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等领域也频频发力,不断改写国际治疗规范和指南。据统计,年至今,“中肿”以第一单位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按照年公布)的SCI论著66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自然》《柳叶刀》等一系列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上。仅今年一年,马骏教授团队有关鼻咽癌新治疗方案的研究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该研究确定G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进而提高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毒性反应小、耐受性好,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曾益新院士团队筛选出与华南地区鼻咽癌高风险相关的EBV亚型位点,研究成果于年发表于《自然·遗传》。徐瑞华教授团队则发现两个基因突变可作为泛瘤种免疫治疗的新指标,研究成果于年发表在JAMAOncology。这些重大研究成果被国际诊疗指南采纳,提高了“中肿”在国际肿瘤学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鼻咽癌、大肠癌、肝癌等强势病种防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病人何处觅良药?临床试验立功劳面对肿瘤发病率高企的趋势,“中肿”人不仅努力提高临床疗效,还致力于研究肿瘤发病、转移的机制。“我们在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的突破,包括发现了很多新的肿瘤的发病、转移相关的机制,推动了肿瘤学原创研究的发展。”徐瑞华说,基础研究的进步,为人类攻克肿瘤铺就了前进的道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医生和病人而言,没有良药,无以克癌。徐瑞华指出,在转化研究领域,“中肿”为国家的重大创新药物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很多创新药物获批上市前,都需要在该院进行临床试验,最终为肿瘤病人提供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药。徐瑞华指出,在国际医学界看重的nature科技创新指数方面,按照国际统计的标准,“中肿”医院的第三位,仅次于国医院,医院第一。在国际癌症医学中心的排名中,该院位居全球第七,“说明了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进入了国际一流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会有更多新治疗方案、新药物问世,最终令肿瘤患者获益。未来发展:科技创新驱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徐瑞华指出,作为承担肿瘤防治重任的“医疗国家队”,“中肿”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医院建设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为病人解决病痛作为自己的使命。该院以“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引,围绕建设“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jj/1519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