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率先走出疫情影响,全面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同时,经历了堪称“二战后人类最大挑战”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并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疫情后复工复产阶段所需要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创新型政策安排,也在充分考验着东亚国家和东亚主要城市决策者们的“集体智慧”。我们观察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占比较大的科学研究力量指向了国家层面的抗疫政策比较,而复工复产政策的对照研究比较有限。还有一些相对具体的问题讨论也不充分,如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国家表现不等于城市表现,即使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有防范得当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政策就值得单独进行研究。而且,事实证明,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也不会步调一致。同时,国际化港口城市尤须注意疫情反弹,特别是须要制定周密的国际员工复工计划。而及时推出、长效调整复工复产政策,并不断通过落实强化政策引导效应,才能真正将国家、城市和各行各业带出“停摆”的困境。
5月4日,在日本东京,超市门口贴出该超市各时段人流量的告示,提醒顾客错峰购物。日本政府4日召开新冠疫情对策总部会议,并决定将6日即将到期的全国紧急状态延长到5月31日。
全国一盘棋:
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复工复产政策
最为直观的日、韩复工复产政策内容,可以从两国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层面获取,如日本内阁通过“内阁官房”新冠肺炎对策专题和“内阁府的政策”网站平台,用“新型冠状病毒对策关联”专题对外发布信息并不断更新,形成了客观的复工复产政策数据集;韩国中央政府则通过“政府24”网站平台,面向韩国国民和外国人发布韩国中央政府的各类复工复产政策。在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层面,日、韩中央政府主管工业、商务、旅游发展的部门无一例外地走在建设复工复产数据集的前列。例如,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支援策”专题;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部门方案则是全面推进“促进基于数字的工业创新增长的特别法”,并形成系列政策数据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目前,这些复工复产政策的汇集还显得比较“应急”,但在疫情过后,定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日、韩复工复产研究的“底层数据”,催生出大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因地制宜:
地方和城市层面的复工复产政策配套
在有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政策指导的前提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日、韩两国在地方政府层面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复工复产政策安排,地方层面复工复产政策事实上“走在前面”的现象本身,也非常值得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