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总体鸟瞰图)
近年来,台儿庄区规划部门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古城重建引领城市转型“一大战略”为指导,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坚持文化旅游业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统筹发展“两翼带动”,扎实推进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台儿庄建设再上新台阶,着力助推该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服务。
(台儿庄古城)
围绕古城引领城市转型战略,提升城乡规划空间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台儿庄古城持续繁荣,发挥古城龙头作用和溢出效应,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城乡空间优化,城市魅力提升。该区创新规划理念,注重城市设计,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规划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等一流设计团队高水平规划,城区东部规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三中心一长廊、枣庄职业技术学院古城校区、人人健康城等项目,形成了文化产业创意发展区;城区西部规划了丰元化学化工园区、纺织产业园区、软件服务创意园区等项目,形成了工业转型升级集聚区;南部规划了涛沟河小季河湿地、双龙湖湿地、运河湿地、古城泊车主题公园等项目,形成了生态湿地涵养区;北部规划了市民文化中心、古城中学、枣庄二中、台儿庄区职业中专、养老托扶中心等项目,形成了文化教育生态宜居区;中部老城“存量规划”城市更新,依托古城规划了和顺老街、台儿庄老街文化城、运河商业广场等项目,形成了运河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区的空间布局,新拓城市发展空间5平方公里。突出旅游规划引领,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台儿庄环城廊道规划、古城旅游度假区规划、涛沟河双龙湖湿地公园规划、国家水利风景区和九星山风景区规划、黄邱山森林公园规划和台儿庄乡村旅游规划等系旅游规划,规划“一核、一带、一环、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构筑古城、湿地、运河文化、鲁南民俗体验四位一体的大旅游格局。
(市民中心效果图)
围绕古城、水城、绿城、慢城特色,提升城市文化特色和生活品质。台儿庄坚持生态立区,加快推进环境生态、产业生态和生活方式生态,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立法保护古城,颁布《台儿庄古城管理条例》,编制城市风貌规划,限制城市高度和开发强度,管控好城市风貌,塑造“江北传统滨水小城”形象,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彰显“运河古城”品牌。加强城区水系景观提升,对城区“五纵五横”水系水网进行重点规划,通过工程措施使水系水体相对分开,保持水体水质相对稳定,实现“水清、水动、水秀”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构筑“舫在水中行、人在水中游”的水生态屏障,彰显“绿水绕城、城静水动、城水相依”的古城水乡底蕴,充分展现台儿庄独特的水环境,彰显“中华水城”品牌。编制月河兰祺河城市设计,塑造城市发展历史轴线和城市发展景观轴线。规划台儿庄大战主题公园,将岸线空间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等二战遗存有机结合,与台儿庄古城融为一体,精心处理开放空间与建筑区交界的边缘线,使之富有变化,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人文空间和生动的滨水环境,彰显“二战名城”品牌。编制绿道规划和绿地水系规划,建设57公里环城绿道,实施滨河开敞空间改造,建设慢行系统,串起古城、新城、湿地、河湖、乡村、田园森林等,利用绿道串联产业网络,形成有机产业链条,实现文化产业生态一体化发展,彰显“国际慢城”品牌。
(和顺老街效果图)
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规划治理和服务水平。积极优化审批流程,采取“一提前、二简化、三抢抓”具体措施。对市、区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强化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实行绿色通道审批,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深入开展承诺服务制(一告知,二承诺,三沟通,四反馈制度)。建立“友情提示卡”延伸服务广度,构建建设单位和规划局沟通的桥梁。建立了市政管线协调会制度,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信息档案,全面掌握各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批信息,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有序开展在建建设工程的批后日常监督工作,建立巡查制度,对新开工项目,定期巡查。实行阳光规划,通过网站规划公示,展板展示,印发知识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规划法律、法规、规划方案和相关知识,同时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白癜风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