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派盆景的特点
撰文
朱宝祥
荐图
yby
盆景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全国各地的土壤、气候环境相差较大,再加上各地风土人情,当地文化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盆景艺术上形成不同的流派,通派盆景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的通派盆景剪扎上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取材精
盆景的优劣与创作者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加工是分不开,而取材是一个先决条件,就传统以通派盆景而言,一般选用"满、残、清、奇、古"之树。
满,指上下枝叶丰满,成形后盆景片平层次分明,树冠呈"馒头顶",片干呈"鲫鱼背"。
残,选用看上去残缺不全的树木,但这种树木略加工,立意自然,干粗枝曲,生机勃勃。
清:选用比较清幽的树木。
奇:选用一些树形奇特的树,有的树木原生长在深山峡谷的石缝之中,根部和树干千姿百态,突兀苍劲,或呈鸡爪,或呈蟠龙游蛇,这种树木经过加工后,有的看似"迎客",有的看似"送客",有的似"虎",有的似"凤",妙趣横生。
古:选用树龄长的树。
二、造型美
1、传统的通派盆景应有座地弯、第二弯、半弯。
座地弯:即树干部做成"弯",例如要求树干先向左弯的话,树干要向右侧斜下来种在盆里,树干紧贴泥土,向左弯,此弯须做成抱驼型,使树干觉得苍劲有力。
第二弯:在座地弯高度1/2处(视树干而定)开始第二弯,即树干继续向左弯,旋继向右弯。最弯处与座地弯最弯处距离要略高于座地弯的高度。
半弯:在座地弯与第二弯以过渡距离基本相等的地方开始半弯剪扎。特别要注意的是半弯以中心点与座地弯的中心应在同一线上。
2、爬根、茶壶嘴
爬根:传统通派盆景要有爬根,根成爪,形成盘根错节,树木显老有劲,稳妥坚扎。
茶壶嘴:起手干、出手干,与主干均应扎成一定角度的茶壶嘴型,茶壶嘴要高低不同,长短不一,有起伏。
三、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片面丰满
一盆完美的传统通派盆景,要达到姿(形态)势(树枝所向)神(神韵)齐备,近看左倚右倾,顶部端正,主干苍劲古朴,背看片干层次分明,庄重丰满,侧看潇洒自然。
传统通派盆景以"片"面要求也较高,树冠要成"馒头顶",树片要成"鲫鱼背",背面要比正面更加丰满。
因此,前人用四句话来概括传统通派盆景的特点:即;
肚皮内吸成驼背(座地弯)
跃马奔腾回头看(第二弯)
列队侧目看"军旗"(半弯)
上下中心一条线(整体)
感悟通派盆景
文
Жесткиелюди
如果说通派是扎的产物,那真的是不了解了,已故通派大师朱宝祥的截主杆留侧枝,追求钉头鼠尾的手法就是相当有气魄和拿捏炉火纯青的手法,方显年功,舍得主杆的还需要点勇气,这么一折腾没有十几二十年的,能成吗?s弯不是通派的风格,坐地弯和抱驼才是通派正统,雀舌罗汉松的树种决定了不可能成就松树的沧桑挺拔,就像柏树也整不出松树的节律和抑扬顿挫来,还需要舍利神枝来造势和营造意境,雀舌的神韵有别于这两者,雀舌的神韵和魅力在于威武俊秀,雄伟端庄,谦恭又不失礼度,层次分明,造型严谨,造型结构充分考虑到树的习性,细细品来犹如南通地产美酒--花露烧,外表温和绵甜爽口,内涵则刚烈无比,不细细品来,怎么知其奥妙呢,说到剪扎工艺,通派有其独创复杂棕法,鲫鱼背的养成又岂是朝夕之功吆。通派盆景还有一追求到极致的手法和工艺,以苛刻来形容不为过,这门手艺南通懂的区区数十人,以后甚至有失传的危险,这正是通派最大的魅力,谈到雀舌,通派玩家比作绣花,至于通派的创新和发展,在此不表。日本人的盆景养功,通派艺术家也甚少评论,毕竟功夫见分晓。
江苏南京盆友
郑志林自荐刺柏盆景新作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图、文
李国宾(山东东营)
山东临沂
深茂园徐祗政自荐盆景如下:重庆江北盆友
穆恒自荐盆景新作如下:福建龙岩盆友
自然美自荐黄杨盆景新作如下:正面
反面
精彩回放:
吕绍先黑松盆景欣赏
谢桂华盆景欣赏
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如皋盆景”背后的故事
南通雀舌罗汉松盆景欣赏
千年古松成佳色——观黄敖训大师盆景有感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赏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小编,或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
投稿邮箱:
qq.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